每逢灾年,若是赈灾力度不够,必然饿殍遍野,那么灾民就会聚集成盗,如此,申请朝廷开仓放粮,能捞一把。
彼时盗贼横行,这乡绅就急需扩大队伍招募乡勇,若不然,就难以安身。
那时候,把闹得最凶灾民招进官府,给口饭吃,便可直接削弱这盗贼的力量,还能用来打击盗贼。
有此功绩,上报朝廷,朝廷必然拨款。
这般军粮军饷到手,又是同僚们的合规合矩的收入,至于这临时招募来的灾民有多少,上报多少,就看大伙有多贪了。
这还不算,这群人还嫌弃这灾民早晚有散去之时,不是长久之计;一旦剿匪成功,这些被临时招募来的,是要遣散回乡种地的。
再想让朝廷拨粮发饷就不能了,更别说因剿匪重伤、阵亡的大笔抚恤金了。
这些家伙为了发国难财,竟然不想让这灾情断了。
贾雨村也明白其中过的道理,想多养几只猫,就要保证有足够的老鼠。盗匪要打击,但不能打死。
经常打,就要长期养着猫,就会常有因剿匪重伤、阵亡的好处。
可是为官一任,到底是为生民立命的。
那时候,他贾某人见不得如此,才下了狠心,平定了自己所辖范围内的灾情,如此才犯了众怒。
犹记得他被贬职的那日,两江府的官员无不喜悦。
可是,灾情到底被他按下去了,也算是问心无愧了。
那时的贾雨村,收拾行囊离开县衙,全无一点怨色犹自欢喜,还与同僚嘻笑自若的交代过公事。
那时的贾雨村是何等的快意,寓情于山水,游历名山大川。
后来为了生计,他做了私塾老师。
因为他上京赶考的时候,曾经受过那致仕还乡的甄员外的救济,因此有幸被甄家聘为先生。
后又被甄家推荐给了林如海这位探花家中,做了他那嫡女的西席。
因这林家多有事故,他又被林如海欣赏,又被保举到了京城,结识了贾家和王家。
如此,才在王子腾大人的举荐下,换了个地方,重新做了知县。
如今想来,已经过了七八个年头了。
也因此,贾雨村成了王子腾、王大人的门人了。
想到这,贾大人写下了一行诗。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只是这岁月不少人,曾经意气风发的书生,也成了这官场上的油滑。
为了往上爬他也算是用尽了手段了。
只是,贾雨村没想到多年以后,曾经的恩怨会一股脑的涌了上来。
等他好不容易熬到了知府的位置,屁股还没坐稳,就被火速提到了这金陵知府的位置。
为此,甚至都没用他去顺天府吏部述职,而是在这在金陵应天府的吏部完成的履历。
这般匆忙,算的上是先斩后奏,事急从权了。
起初贾雨村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可是一来,就听闻这大牢里关着那金陵四大家族薛家的族长,当时贾雨村就明白这是要干嘛了。
王大人的心思,贾雨村还是知道的。
但听闻了案件详情,贾雨村又为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