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注意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他认为“家给人足”、“斯民小康”是天下治平的根本。】
【他大力发展和完善军事屯田制度和盐商开中则例,保证军粮和边饷的供给。】
【派夏原吉治水江南,疏浚吴淞。】
【在中原各地鼓励垦种荒闲田土,实行迁民宽乡。】
【督民耕作等方法以促进生产,并注意蠲免赈济等措施。】
【防止农民破产,保证了赋役征派。】
【通过这些措施,永乐时“赋入盈羡”,达到有明一代最高峰。】
【永乐三年(1405年),全国税粮31133993石。】
【这是连续第三年保持在三千一百万石以上的税收。】
【按照当时不足一千万户的民户统计,每户平均纳税超过三石。】
【此外,从永乐元年起军卫屯田的收入,也达到高峰23450000石。】
【加上民户交纳的税粮,平均到当时人口,人均超过一石。】
【在永乐二十二年间,“税粮总入达691,312,600石。】
【平均岁入超过三千三百万石,而且总的趋势是增长的。这是有明一代的颠峰时期。”】
......
大明,洪武帝朱元璋时空。
“老四,未来的你干得不错嘛。”
“不错,有咱七八成的功力。”
朱棣被老朱被夸了一句,终于是松了口气。
说实话,朱棣对这个光幕,是又爱又恨。
爱的部分,是因为朱棣知道,自己能成为储君,基本靠光幕的预言。
恨的部分,是朱棣有一种无法掌控的感觉。
为啥这么说呢,因为朱棣总是害怕光幕说一些未来的自己干的弊政。
这样的话,自己的父皇又得臭骂自己一顿。
看事情的严重程度,指不定父皇还会动手呢。
别看父皇现在笑眯眯,待会光幕如果播些什么不好的事情。
估计,又得变脸骂自己了。
等等,老朱突然想到了什么,又重新看了看光幕。
光幕最后一句话,说永乐朝税粮是明朝的巅峰?
咦,不对呀,老朱怎么感觉怪怪的。
按理说,不应该啊。
应该一代比一代好啊。
老朱的脸色又阴沉下来了,估计朱棣的子孙是不是又瞎搞了?
对于这个问题,朱棣同样也颇为疑惑。
看着父皇的脸色变幻,朱棣深感压力山大。
不过,自己这一朝干得还是可以的,父皇骂不到自己头上。
......
【朱棣为保证北京粮食与各项物资的需要,于永乐九年疏浚会通河。】
【永乐十三年(1415年),因原本淤塞的大运河会通河段全面疏浚。】
【明朝开始停止海运,改由大运河漕运。】
【由陈瑄负责,驻节淮安。】
【从此,长达1794千米、沟通五大水系、跨越十个维度的大运河迎来了历史上的辉煌期。】
【这条大运河,成为明代都城北京赖以生存的生命线。】
【《明史》卷85《河渠志·运河》云:“明成祖肇建北京,转漕东南,水陆兼挽,仍元人之旧,参用海运。逮会通河开,海陆并罢。南极江口,北尽大通桥,运道三千余里。”】
【当时,江南漕船沿大运河抵达淮安后,须通过陆路运输翻过河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