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3章 请教铁匠下(1 / 2)元末:我与朱元璋争天下!首页

明玉珍睁大眼睛,困惑地问:“什么叫有好有坏?”

“小人之前炼过的钢铁少说也有两、三百万斤,只是有时出的钢更耐用,有时出的差上一筹。刚刚元帅讲了碳在其中的作用,但是小人还是不理解这是为何?”

随后,明玉珍仔细询问炒钢法的步骤。

铁水流出后倒入炒钢池中,撒入铁矿粉搅拌,令生铁中的炭和其他杂质氧化,得到中低碳钢或者熟铁。实际上这个时代在老匠人的手中已经逐步在使用所谓的“双联法”,即炼铁和炒钢同时进行,加强了生产效率。

炒钢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产量大,缺点是碳含量难以控制,适合制备熟铁。如果炒钢时一炒到底充分反应,则可以制出低碳钢或者熟铁。

当听到使用柳木等进行搅拌,便猜测是不是柳木碳化后又给铁水中补充了炭,而这个补充的炭的量对每个批次来说都是难以控制的。

“今后用铁棒搅拌是否可行?想个法子隔热处理,只要能拿住铁棒就行。”明玉珍给提出后建议,他怎么也想不到如何找到石棉并做成防护装置,“要是有不怕火的布就好了。”

正在侧耳倾听并书写的史天章说:“主公,可曾听过‘火浣之布’。”

“哦?仔细说说。”

“列子书中就有记载,‘火浣之布,浣之必投于火,布则火色垢则布色。出火而振之,皓然疑乎雪’。《三国志》也记载西域献火浣布。此后再无记载。”

“那也就是说失传了。真可惜!”明玉珍是真觉得可惜。

这时,陆凤起身道:“主公,臣记得《铁围山丛谈》中有提过在宋元祐七年有过此物,‘御府使人自纺绩,为巾褥裙袍之属,多至不足贵’。”

“元祐七年,距今也有三百多年了。当时为何能做到自纺绩的?”明玉珍抓住问题。

“是臣没说完,这火浣布也是从西边的大食来的。”

“大食,看来拿下番禺后还有机会去获得这火浣布。其实这火浣布就是用石棉做的,只要能找到石棉就能自己纺织。”

其实对于穿越者而言最难的是把古今的同一个生物、矿物或者是其他物品的名字都能对应起来。

就像长鱼,明玉珍一见就知道是鳝鱼,若是听人描述还不知道被自己的想象力加工变成什么样的怪鱼。

还有那焦炭,就是在古代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名字,例如,山东称“臭煤”,辽宁称“砟子”,江西称“油炭”,河北称“肥炭”,四川称“泡炭”,也有称“铁炭”、“毛炭”、“粘炭”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不同的东西。

阴影处,史天章全靠夜色掩盖,其红脸没被觑破,不过他暗自下定决心去把《铁围山丛谈》找来细读一遍。

然后,明玉珍想到炼钢的另外一条路线,那就是坩埚炼钢法。

经过明玉珍一提,两个冶铁工匠完全明白,因为这个时代冶炼金银就是用坩埚。

一个工匠说这样炼钢的产量太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