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04 【文武失和】(2 / 2)三国:吾名杨六郎,季汉大将军首页

“尹主簿来往奔波辛苦,此事我已知晓。你二人先下去休息吧,来日再议。”

马遵言罢起身,瞥了一眼杨延昭,冷哼一声,拂袖而去。

杨延昭观察马遵态度,心下凉了半截。这太守马遵对自己和尹赏区别对待不说,又把自己拼死换来的情报当做儿戏。当下心中感到十分郁闷。

“伯约……”

尹赏看自己的好友低头不语,面色有异,当下已察觉到其中原因。

大战在前,凉州本就缺兵少将,如果再因文武失和,导致将帅失心,岂不是要将陇西三郡拱手送人?

于是尹赏当下轻轻握住杨延昭的手,宽慰他道。

“此间利害我已知晓,我相信伯约的判断。太守那边,我会再次过去谏言。请伯约放心。”

杨延昭则恍如未觉,依旧低头不语,陷入沉思。

前世宋代,重文轻武,武官地位低于文官。杨延昭虽有赫赫战功,却终其一生也只做到一关总兵。

自己曾多次上表陈战,皆被文官集团以时局之言推脱,反倒污蔑自己穷兵黩武,好大喜功。于是他至死都未能领兵出征,兴复燕云十六州,成为终生之憾。

如今穿越到三国时期,自己身处魏地边陲,本想趁此机会建功立业,却再次被文官轻侮。这让杨延昭的心里顿时萌生挫折之感。

杨延昭有些茫然地抬起头,望向好友尹赏。

见对方一脸关心神情的望向自己,心下泛起一丝涟漪。

原主姜维的记忆中,自己因为性格耿直,出言直接,素来不讨马遵喜欢。

而尹赏待己至诚,虽不晓军事,却深谙为官之道。多次在太守面前为自己说和,缓解自己与马太守的关系。

得此益友,夫复何求?

“伯约……”

尹赏虽然不知道杨延昭此时心里在想什么,但见到他此时有些怅然若失的神情,只道他是累了,于是再次劝道。

“此间离冀城不远。大战在即,伯约不妨去拜会令堂大人,早做安排。你来往奔波多日,想必早已疲惫不堪,正好趁此机会休息一下。太守那边,我去帮你解释。”

“母亲大人?”

杨延昭的眼神之中闪过一丝光芒,记忆开始涌入自己的脑海。

原主姜维的母亲正好就住在附近。姜维父亲早亡,自幼由母亲抚养长大,所以事母至孝,成为冀城一带佳话。杨延昭既然身为人子,归家却不探母,确实有违孝道。

且杨延昭本身也是至孝之人,他的父亲杨业一生征战号无敌,后因被同僚争功所累,接应不及,导致杨业被契丹俘虏,最后宁死不降,绝食而死。

所以杨延昭前世多次上书请战契丹,不光是为了报国之仇,还有雪家之恨。

而母亲折老太君深明大义,一直悉心教导杨延昭忠君爱国,先公而后私,不要以自己为意,断不可因家仇而忘却国家大事。

但杨延昭成年后却一生戍边,抵御契丹入侵,极少回家探望。如今听到尹赏提起母亲二字,杨延昭怎能不动恻隐之心?

尹赏此时并不知道,刚刚自己的话正是触及了杨延昭内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但见杨延昭眼神之中重现光彩,于是终于放下心来,快步前往太守府内堂。

“尹兄,多谢了……”

杨延昭敛起神色,对着尹赏背影拱手谢过。随即分别,前往冀县家中。

……

——我是杨无敌和折太君的分割线——

杨业,并州太原人。父信,为汉麟州刺史。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田猎,所获倍于人。

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

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

——《宋史·卷二百七十二·列传第三十一》。

折恭武公克行神道碑,毛友撰,宇文虚中正书,在府谷县孤山堡南。叙折太君事。世以此碑为折太君碑。考折太君,杨业妻,折德扆女也。

——《关中金石记》清·毕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