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章 回到渭南与温室种植(2 / 2)大唐荣耀之崛起首页

崔氏的一位老者轻抚胡须,缓缓说道:“依我看,王家此次是想借题发挥,给李世民一个下马威。”

另一人附和道:“没错,他们这是在试探李世民的底线。如果我们趁机附和,说不定还能捞到一些好处。”

“但是,我们也不能轻举妄动。毕竟,李世民刚刚登基,根基未稳。我们还是要谨慎行事,以免引火烧身。”一位谨慎的世家子弟提醒道。

“哼,李世民算什么?他不过是靠着运气才坐上了皇位。我们五姓七望才是大唐的根基,没有我们的支持,他这个皇帝能坐得稳吗?我们也可以借机讽刺一下李世民的用人不淑和兄弟阋墙”清河崔氏的一位青年才俊不屑地说道。

“话虽如此,但我们也不能太过张狂。毕竟,李世民身边还有一些能人。我们还是要小心应对,以免被他们抓住把柄。”另一位世家子弟提醒道。

“这个自然。我们可以先观望一段时间,看看李世民的反应。如果他识相的话,我们就给他一个台阶下。如果他不识相,我们再采取行动也不迟。”清河崔氏的一位老者说道。

“我崔家愿与各位一同上疏。”清河崔氏的话事人表态后,其他几家也纷纷附和。

“哼,一群胆小鬼。”王琼心中暗骂,脸上却不动声色。

“既然如此,那此事就这么定了。只是这奏折由谁来牵头呢?”郑家家主开口道。

众人顿时沉默下来,都不想当这个出头鸟。

王琼见状,心中暗喜,正要说话,却被崔家话事人抢了先。

“不如就由王家来吧,毕竟王琼你刚才说得头头是道。”崔家话事人笑着看向王琼。

王琼心中一惊,没想到崔家会来这一手。他刚想推辞,却看到其他几家都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王琼咬咬牙,答应下来。心中却盘算着如何把责任推给其他人。

只好借机说到:“王家体量小朝堂之上没有几个可用之人,不如崔家门生遍及朝野,依我看崔家实力最强,我王家愿为崔家打头阵,但主导之人非崔家莫属啊,各位意下如何?”

五姓七望的其余家族也纷纷望向崔家话事人。

“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崔家话事人得意地回应道。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随即大家对细节进行了商议,他们决定先按兵不动,等待时机成熟后再采取行动。

此时的长安天空中慢慢变的乌云遍布,雷声赫然,被乌云笼罩的城内气息压抑。在城内的百姓感谢秋雨驱散了多日的烦躁闷热,但压抑的气息又让人惶恐不安。

正即乱世之秋,各大世家大族纷纷站队,为了自身利益不择手段。而李世民刚刚登基,根基未稳,面对五姓七望的联合施压,他又将如何应对呢?

......

在太极殿内,李世民正与群臣商议国事。突然,一道闪电划过天空,紧接着便是一阵沉闷的雷声。李世民心中一震,他知道,这是上天在向他警示。于是他开始思虑是那方面的问题,直到群臣有人汇报今年的秋收成果才猛然一惊,然后不动声色的掩饰过去,只有房玄龄和长孙无忌看了出来,但却识趣的没有说话,留给李世民独自思考的时间。

次日城内谣言密布,但所有问题都指向了李世民的新政策。再五姓七望的有心宣传下,城内游侠、地痞流氓纷纷响应,读书人也纷纷宣传,被误导的百姓则叫骂李世民不懂农事,大臣也都是滥竽充数之辈。长此以往的颁布不合时宜的政策得为不正祸及天下,对李世民的威望造成了巨大的打击,也导致一些有志之士公开文章咒骂李世民,一时间长安城内流言四起。

次日,长安城内谣言密布,各种不利于李世民新政策的言论迅速传播开来。这些谣言在五姓七望的有心宣传下,如同病毒一般迅速扩散,不仅游侠、地痞流氓纷纷响应,连非五姓七望得读书人也被误导,加入了宣传的行列。

一些不明真相的百姓被谣言所迷惑,开始叫骂李世民不懂农事,认为他颁布的政策不合时宜,会给天下带来灾难,刚刚经历完渭水之盟的百姓唯恐战争再起,天下大乱。更有甚者,一些有志之士竟然公开在文章中咒骂李世民,讽刺得为不正,终究会祸及天下,一时间长安城内流言蜚语四起,人心惶惶。

在长安的大街上,人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一些人对李世民的新政策表示怀疑和不满,认为这是在瞎折腾,会给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而另一些人则对李世民的能力产生了质疑,觉得他不适合当皇帝。

在茶馆里,一些文人墨客也在热议此事。他们纷纷发表文章,对李世民进行批评和指责,甚至有人呼吁朝廷重新考虑皇位的归属。这些文章在长安城内广泛传阅,对李世民的威望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与此同时,一些五姓七望的子弟也在暗中推波助澜,他们故意散布一些虚假的消息,加剧了百姓的恐慌和不满情绪。一些游侠和地痞流氓则趁机煽动百姓,制造混乱,企图让李世民的新政策无法推行。

于此同时,在经历一场秋雨洗刷过后的渭南县变得格外的清新,就连李继以往看不顺眼显得灰扑扑的住宅街道都格外的清新。念及此处李继情不自禁的念出了王维的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虽不太应景但性质所致啊!李继得意地想着。

只听见大司农苏令侬眼眶发黑,红着双眼,头发稍显纷乱的从屋内走出向着李继问到:“小友好兴致啊,看来是对所谓的大棚颇有信心,不像老夫快到知天命了还总是妄图天下人人能吃饱饭,经此一事自当反省。”说罢自嘲一笑。

李继先是一愣然后双眼发红,泪水渐渐湿润眼眶,李继楞在了苏令侬相信他能解决这个对大家来说致命的困难,也让李继想起了一个对后世至关重要的人。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动。

那就是无论是在那个时候都可以称圣的袁隆平爷爷。

也难怪苏令侬总是不爱说话,对他这样做实事的人,行动比任何言语都更有力量。苏令侬和袁隆平爷爷,他们的理念是如此的相似,都是为了让天下人都能吃饱饭,不再忍受饥饿,而不辞辛劳地努力着。他们不善于表达,但他们的行动却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伟大。

此刻的李继在心中暗暗发誓,他找到了自己以后得道路,也明白了为什么会穿越回大唐,那就让我来为大唐的荣耀崛起吧。

他一定要帮助苏令侬实现他的理想,让天下人都能吃饱饭。他要像袁隆平爷爷一样,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为这个世界做出贡献。他要让苏令侬知道,他的信任没有错,他一定能够带领大家走出困境,迎来他期望的未来。

铆足干劲的李继擦去泪水坚定地走向门外。

在苏令侬的眼中,李继转身就走了,仿佛是下了某种决心,没有回头看一眼。适时阳光穿破乌云照在了李继的身上,在那一刻苏令侬仿佛看见了一个有着压倒万顷之势的将军,又好像一个无所不能的英雄。

而山居秋暝也从此成为了李继心性豁达的证明,由此得为一道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