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不过去的,水路不像陆路,陆上没路还可以翻山。我认为秀哥儿说那些人必然都是大官,手下有不少兵马,走水路遇到的大城池你可以不进,但必须拿出通关文书别人才会放行,不然很容易被人家水陆两军追堵,别问我为什么知道,因为我从军久,行军次数比你们多。”
“那老孙头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孙武回答:
“依我看,可以辛苦点,从邳州转陆路,一路上粮食省着点吃,防着大股山贼土匪,边探路边走,还可以白天潜伏夜里行军,总不至于那么倒霉就刚好遇到那梭什么吐什么大部队,要是路过邳州,那什么十郡王敢伸手要钱,咱们砍他丫的。”
李天秀说道:“是梭鲁胡吐。不过,咱这点人马自保还行,敢主动惹谁呢?砍人就别想了。”
见启发二人思考、督促进步的目的已达到,李天秀便勉励了一番,又说出自己的看法:
“李宝啊,能思考就会慢慢进步,此番实际情况是我们行军东进,为了保证军心稳定拖家带口,为了以后发展会带着不少辎重,粮草不算多,之前准备的本还够用,但加上苏元帅的人,就显得吃紧了,所以还要在沿途在粮价便宜的城池再采购。
带着这样的队伍走陆路必然非常慢,还会有掉队情况,一旦被蒙古军或者李全部下发现行踪,免不了战斗一番。
这些义军动不动就是几万人规模,一场战斗投入几千人马很常见,特别是蒙古骑兵善于长途追袭,就算勉强打赢也根本甩不掉,我们这点兵不够看啊,所以走水路更稳妥。
至于泗州总领完颜矢哥、盱眙总帅纳合,我会做好应对,必叫二人乖乖放行。”
李天秀向二人透露行军计划,主要想看二人能否在细节上提出一些建议,比如未来在海岛上囤田发展需要哪几类工匠,以及哪些物资用具必须带,哪些不必带,而是可以就地采买。
几人商议的差不多了,这时黄兴烨也过来拜见,李天秀询问:
“之前联系商人张茂的百余艘船只,大约能携带多少人和辎重?”
黄兴烨答曰:
“张茂手下有两千石大船三艘,每艘可载二百人,一千石船二十艘,每艘可载百人,其余数百石船及各类客货小船约一百二十艘,每艘能载数十人不等,若只载人,合计可载八千余人,只载货,可载一万石左右。”
李天秀在心里算了一阵:宋代一石约一百五十斤,目前自己有五百营兵,一百辅兵,六百余家眷,刘大脚手下加部分家眷百余人,共计一千三百余人,苏椿两营人马至少一千二百人,很可能会带三五百家眷,光人马合计就有三千上下了。
留出三五百人冗余,以备队伍新添成员,剩下能载货不超过七千石,才能保证不严重超载。
货物方面,已筹备粮食三千石,军械按人均负重四十斤,两千士卒军械预计五百石,铜铁钱计划带二万贯,重八百石,合计四千三百石。
剩余载重装箭矢、弓弦、火油等消耗品,日用百杂等等,虽然单品不重,比如一万支普通箭也不过重三五十石,但架不住要带的种类多。
看上去运力勉强够了,不够的话沿途再征些船只应该不难。
李天秀觉得很难蚌,那些认为穿越者动动脑,再动动嘴手下就按自己要求做好了,以为是在玩游戏。
这不是虾扯蛋吗,人家兵仙韩信打仗都得靠计算,粮草、兵员、军械全都得心中有数,才能保证立于不败之地。
李天秀最后问黄兴烨:“我欲让你通知张茂从七月初开始,不接长途单、长期单,船只不远行,不被长期占用,你认为给多少定金合适?”
黄兴烨回答:“禀公子,船队运力时常有闲置,维持此等规模船队还必须打点上下,接受征调,平均下来船运利润并不是很高,定金五百贯足矣。”
李天秀让黄兴烨支取足够资金前去归德府打前站,搞定船只,还安排了宋文叔手下两个中队十八人,护送保障黄兴烨安全。
李天秀还要求黄兴烨及兵士办完事后在归德府找个客栈住下,同时安排人手在西门及南门等候,待李天秀主力到达后汇合。
至于拉张茂入股,等自己亲自见到人之后再下决定,不能什么人都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