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塘的南岸是猗园的竹林,竹林掩映处是猗园的几户人家。娟子从小就在这里长大,与竹林有着无限美好的羁绊。“不可一日无此君”也成为了娟子的心声。
春天的时候,“笋因落箨方成竹”,那竹笋在竹林里悄悄地冒出尖尖的芽儿,娟子走在竹林里,生怕一不小心就踩断了许多。她每天都要去和它们比身高。一夜春雨过后,竹笋突然超过了娟子。娟子觉得竹笋一定是由“竹仙”变化成的,不然怎么可能长这么快呢?弟弟则开始用小刀割竹笋,还感叹自己的力气变大了,一下子就割掉了,他还不知道是因为新笋太嫩,本就脆脆的呢!后来弟弟也用这把小刀割过别人家的甘秫秸,甚至把手都磨流血了还没割掉……
夏天到了,妈妈让娟子到竹林里面去捡一些竹箨叶子,好用来包粽子。娟子捡细长的竹箨扎成一把一把的,还梳成了五十根一捆,妈妈看着娟子的竹叶哭笑不得,包粽子要宽的才好,细的不好包。
端午节到了。早上,妈妈调好了雄黄酒,在娟子和弟弟的耳朵、肚脐眼儿上都涂了些,凉凉的,带着酒气,而且还有好看的橙黄色。就连今天的起床也比平日里精神振奋了一些。妈妈拿出前几天缝好的香包给娟子和弟弟戴上,妈妈说这里面有朱砂和雄黄,辟邪驱毒的,娟子感觉自己好像有了一个护身符,很爱惜地放进衣服里面。弟弟的护身符还没几天,就让他戴“飞”了。
娟子刚出门口,看到妈妈早已插好了艾草。原来她是在太阳出来之前就插上了,说是那样才有用。早晨的饭也是驱毒的,有煮好的鸭蛋,蒸熟的大蒜。大蒜虽然已经不再辛辣,可是这种软糯又奇怪的口感,大家实在不喜欢,但每个人都吃了些,据说可以预防口舌生疮。中午的时候,妈妈炸了一些好吃的,有油角子、油饼子(糖糕)、油尖子。油尖子还做了甜咸两种口味的。但是有你东西吃一点就吃不下了,还好妈妈还炒了地锅鸡——这是娟子和弟弟最爱的一道菜。真是一个热闹的端午啊!
秋天来了。当刘庙村的黑杨树们开始落下它的第一片叶子,猗园的竹子们仍然没有丝毫发黄的迹象——竹子是四季常青的。娟子和弟弟还有其他的几个孩子们就在竹林里面“造房子”。他们用地上厚厚的竹叶做围墙,用脚和手在地上根据竹竿的位置清理出一片一片的区域作房间——这是大门、那是卧室、那是厨房……应有尽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几室一厅,非常阔绰。房子做好之后,就要有事情,比如来客人了、客人按门铃了、该做饭了……一套完整的社交流程。猗园的孩子们把这种游戏叫“做假饭”,直到长大后,娟子才知道这种游戏原来就叫“过家家”。
除了“做假饭”之外,娟子和小伙伴们还能利用竹子玩翻筋斗、攀爬,甚至弹射。如果有三棵竹子的位置大致长成三角形,那么便可以用手握住其中的两根,用脚踩最前面那一根,直到脚爬得很高,可以向后翻转身体。双手不动,然后,还能一用力就翻回来,回到最初站着的状态。熟练了之后,就可以用这种方式攀爬竹竿,因为竹子太滑,只用手是不行的。有一次娟子爬到了屋顶那么高,很高兴俯瞰一切,结果这时候妈妈喊吃饭了。娟子一着急,不知道如何下来,就索性双手一松,结果那手被竹竿的关节处摩擦得很痛,肿了好几天……
冬天的时候,雪如果下得大了,猗园的竹子就被雪压到了一个方向,猗园会形成许多个“山洞”。洞顶的积雪很多,洞内却是干燥的,有时候,娟子和小伙伴们会在里面玩。更多的时候,娟子是一个拯救者,大雪把竹子压弯了之后,竹子虽然有时几乎贴地了,但只要抖落冰雪,竹子就一秒回正。娟子很喜欢让竹子重新抬头,总在每次暴雪后的早晨去抖那些挡在上厕所路上的竹子,顺便还他们一片自由的天空,还能欣赏一场手动的“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