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是什么,什么又是交易?
这两个问题,是一直研究的课题,也是毕生所追求的事业。
对于起初,交易源于商品的互换,源于供需关系的生存需要。
随着社会制度的发展,文明的附加值,货币体系开始出现,交易被赋予了等价的权利。
这个过程,随着购买人群和供货数量的不同,价格随之发生改变。
这一层,也就是最常见的供需关系。
当资本的力量开始加强,追求利益者为了谋求更多的利益,开始囤货,造成商品供应紧缺的市场环境,价格随之发生变化。
这一层,是被赋予心理学术的供需关系。
随后,模仿者纷纷出现。
既得利益者开始在商品和购买者之间,左右逢源。
中介或渠道商或中间商或零售商成为趋势。
当社会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的透明化开始逐渐显现,利益群体发生内部分歧。
在不同的行业,开始出现供需关系倒挂的现象。
这一类行为,在人类社会行为学的案例中经常出现。
源头无法卖高价,购买者无法买低价。
商品的成本被利益团体掌控。
随着互联网直播化进程开始,终端消费者和源头厂家开始在互联网上进一步接触,这一趋势随着影响力的蔓延而一发不可收拾。
既得利益团体见利益被蚕食,开始另辟蹊径,虚假买卖如同搅屎棍一样,让所有的生态环境变成了大染缸,真真假假无法分辨。
互联网的流量是一把双刃剑:有真亦有假!
最后交易变成了思想境界的博弈。
是认知问题,还是消息的时间差?
最终归结为,互联网矩阵的发展,让无数人真假不辨。
同质化的内容,大范围的推送,在人类的大脑形成本能意识的心理行为暗示。
最终的交易在性质上全部发生改变。
买入和卖出,构成了一个交易的过程。
从商品到股权,这一行为被简单的供需关系附加上了人类行为心理学。
在股权的交易过程之中。
价格的上涨,驱使买入的人不断增多。
价格的下跌,驱使卖出的人不断增多。
从本质上看:
大幅的下跌,会阻止想要大多数人进行买入。
因为大跌之后,还会跌!
大幅的上涨,会阻止想要大多数人进行卖出。
因为大涨之后,还会涨!
这一本质,就构建成追涨杀跌的本能出现。
在股价的运作过程中,主力的拉升和杀跌,都是具备着一定原因。
抛去外在的因素,所有的行为只有两个:资金和筹码
因为股权的交易,本质上就是资金和筹码的互换。
在这一过程中,主力携带着大量资金准备进场,这个时候只能买,买、买。
股价随着外来力量的干预,开始形成上涨趋势,原有想要卖出的筹码也会因此减弱卖出的意愿,想要再等等,等主力拉升一个更高的价格。
但主力进场的资金是有规定的,按照30%来计算,当资金超出买入限定之后。
股价便停止继续上涨,产生自由回落,这时场内的筹码会纷纷抛出,同时会引发场外的资金进行跟随。
随后主力会继续加码买入,跟风者纷纷追涨。
当主力资金剩余30%以后,便会停止买入,并且卖出上一个交易日中的30%筹码。
当股价被杀跌后,场内的筹码便会纷纷出逃,认为主力已经出货。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场内筹码出逃,主力不作为的情况下,崩盘效应便会产生,在股价的体现上会出现直线杀跌,甚至跌停的情况发生。
主力发现这一现象后,就会加码封单打压股价,意图得到更低的带血筹码。
但如果在下杀的过程中,主力接盘,就会产生放量现场,不会出现跌停,同时换手大幅增加。
这种情况说明,筹码被主力接盘,在股价上,你会发现整体跌幅很大,但在分时上看,股价的杀跌是有节奏的。
有节奏的杀跌,代表着主力在进行股价的引导。
引导大多数人纷纷卖出筹码,同时让场外的人不敢轻易买入。
主力为什么?
筹码!
只有在主力需要筹码的时候,才会进行诱导行为!
【划重点:首先股价是在低位,而不是在高位。股价的高低,从当前的最低点开始统计计算,看累计涨幅是否大于100%?】
在市场氛围转暖的情况下,主力的目标都是一倍涨幅。
不能说股价超过一倍,主力就会出货,但绝大多数主力都存在出货的嫌疑!
在大A的交易制度环境下,所有的出货,只能通过拉高。
当然,这里不对融资融券,场外配资,内幕接盘等其他行为做分析。
单纯从筹码和资金的角度看,所有的主力都要在低位拿到筹码,然后把股价拉升到高位卖出!
并不是每一个主力的水平都算合格,很多主力的操盘和认知都很垃圾,甚至不如一个有技术的散户。
但主力唯一强大的就是有上市公司配合,以及长期深耕一只个股的决心。
无论他的实力如何,本质上目标就是看翻倍!
不论是通过什么方式,无论是一波流,还是通过振幅来解决,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把低位的筹码尽可能多的买进来,随后在高位卖出去。
那么知道了这一点,我们就容易判断主力当前所在的位置,拉升和杀跌是何目的。
用最简单的办法,低位的杀跌,就是为了筹码!
高位的拉升就是为了出货!
在股价上的形态上,我们经常会发现两个现象,就是低位的股价还有下跌,高位的股价还有拉升。
这也是为什么抄底的人,一直循环在抄底的亏损之中。
追高的人一直循环在追高的亏损之中。
抄底追高的人一直循环在左右打脸的亏损之中。
在交易之中,无法判断主力的具体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