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此法较丹方本身改动实在过大,不知是否可行。”
易谋反复琢磨后说道:“此等方法本就是新法,不必拘泥于原始丹方。”
“至于行不行得通,我倒是觉得从道理上禁得起推敲。”
“那就试试?”易谋的肯定给了丁建仁些许底气,“反正都试过两炉了,最后一炉大不了我来补上。”
易谋点点头:“可以一试。”
李洪虽然嘴上没说什么,可心里早已感动无比。
虽然KPI设计是不合理的,项目资金是垫资的,
可好在,李洪有两个好师兄,还工作在由好师兄们做主、允许失败的药王殿里。
要知道,想要萌生创新,尤其是颠覆性创新,最重要的不是资金、人才、管理、经验等资源,
而是生死存亡下破釜沉舟的勇气和支持创新、宽容失败的环境。
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能够进行颠覆性创新的往往都是小公司。
从动机上讲,小公司没有资金、品牌、规模等优势,如果没有创新带来的技术优势,随时都会被市场淘汰。
从精神上讲,初生牛犊不怕虎,小公司往往更加具备质疑精神和冒险精神,不容易陷入路径依赖当中。
从态度上讲,小公司没有强大且牢固的既得利益集团作梗,改革受到的显性、隐形阻碍要小得多。
可以说,如果没有KPI系统给李洪带来存亡危机(失败降箓,甚至收回符箓)的话,
就不会有这次颠覆性创新。
如果李洪、易谋都像丁建仁那样墨守成规,甚至说只会啃祖宗老本,不懂原理、不敢质疑、不愿冒险的话,
也不会有这次颠覆性创新。
如果这旧丹方本是易谋或丁建仁所创,或者其中有人以固定抽成或技术收费长期受益于丹方的话,
那就更难有这次颠覆性创新。
好在,一切都刚刚好,颠覆性创新顺利发生了。
只是,创新的发生并不代表着创新的成功,创新想要走的路还有很多。
至少,这次实验需要成功。
丁建仁有些为难:“易兄,要不你来?”
虽然一向不愿意承认易谋比他强,可丁建仁心里跟明镜似的,不然方才也不会去请来易谋。
在这种成败只在一炉的时候,他情愿让贤,提高那么一丝成功的可能性。
只是易谋却摇了摇头:“丁兄,这新法炼制你比我更清楚熟悉,还是你来。”
正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再好的星级大厨去夜市炒粉,只怕也炒不出人们想要的那个味道。
易谋与丁建仁之间虽然有一定的差距,可这差距却比不上这两次宝贵的经验。
李洪也连忙劝道:“师兄不必谦让,前两炉的失利主要在于我不懂这精华之理。”
“师兄丹道造诣高深,此炉定当成功!”
好话一句暖三冬,两人几句话便捋平了丁建仁皱着的眉头。
丁建仁嘿嘿一笑:“那就让我再来一炉!”
点火开炉,取泥分丸,只是这次不必再预先烧制,而是直接交错封上三桑药材,再整个用荷叶包裹好,覆盖一层黄泥,用第二炉实验出来的火候进行煅烤。
信任是最好的鼓励。
再加上这次少了预先烧制这番耗费精神的操作,丁建仁全程一气呵成,颇有炼丸大师风范。
只是,操作的时候还不紧张,这结束等待丸成的时候,丁建仁看着丹炉就开始紧张了。
不过,紧张的不只是他一个。
最紧张的也不是他,而是李洪。
“求求了!”
“东南西北西面八方各路神仙,信男愿一生荤素搭配,保佑我炼丸顺利上岸。”
“求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