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外号外,鸿运酒楼即将举办慈善拍卖,各位有钱捧个钱场,没钱捧个人场,号外号外……”
京城的大街清晨便响起报童稚嫩却嘹亮的童声。
穿着统一蓝白服装的小报童,每个孩子身上都干干净净,精神饱满的走街串巷。
报社现在不仅管饭,卖报还能挣提成,所以每个孩子都格外的努力。
因为有这样的福利待遇,每天来报社报名的适龄儿童络绎不绝,报社持续扩招。
这个时代可没有什么不能用童工的道理,底层的孩子,能每天填饱肚子就是他们奢侈的愿望。
好些家里孩子多又贫困家庭,都因孩子这份工作减轻了不少压力,卖儿卖女维持生计的事件肉眼可见减少。
按照于筱筱的计划,报社未来的发展势必是要开遍全国,那就必须把报社的发展和人民需求相结合,这样报社才能彻底融入大众。
为了增加用户群体,于筱筱还每星期举办不同年龄段的识字比赛,前三名有奖金可以拿,尤其是六岁以下的开蒙学童,还特别设置安慰奖,每多认识十个字,就可以去报社领五颗水果糖。
百姓的学习热情高涨,几乎全民读书。
由报社衍生出的就业岗位也在不断增多,比如教书先生,新闻记者,抄书员,小说作者等。
于筱筱不仅招报童,还在为报社开辟一个‘投稿’渠道,这里不仅仅可以投稿自己的文学作品,
还可以口头投稿消息,就是卖消息给报社,可以是八卦,笑话,甚至是小道消息,这些是匿名报道,但前提是消息必须真实,弄虚作假一经查实追回稿费,报社永不录用。
自从八卦能换钱,街上的碎嘴婆子都少了,夫妻吵架也是关起门讨论,打孩子的更是不敢下重手,生怕自己熊孩子为了几个铜板去报社把自家老底给揭了。
社会空前和谐。
一听八卦可以卖钱,小虎负责那条线巷的八十岁的阿婆,也不晒太阳了,她现在不仅耳聪目明,耳听六路,眼观八方,还能每天拎着拐,杖健步如飞地去报社排队,卖她攒了几十年的陈年老瓜。
在一众老姐妹羡慕嫉妒恨的眼神中,张阿婆亮出她沉甸甸的钱袋子,甩了甩自己稀疏的秀发,高傲离开。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老年穷。
茶摊老板为了吸引客流,在自己的摊位挂起了一个木板,把每期花两文钱买来的粗报纸贴在上面,每天为了看报纸而来喝茶的人足足比往常多了两倍。
这还是他从报纸上的财经频道里发现的商机。
茶摊老板乐呵呵地煮着茶,感慨说:“报纸真是个好东西,今年我终于能让孩子上学堂了,报社的东家是个有福报的。”
这时,围在报纸旁的人群有人问:“这个慈善拍卖会是个什么东西?”
有人回答:“就是把东西竞价卖,价高者得,这次拍卖的东西据说都是朝廷官员及其家眷捐赠,所有拍卖得来的银两全部用作军费。”
“哈?价高者得,就算我们看上了,那小老百姓也不敢跟权贵争呀。”
众人纷纷点头。
解释的那人无所谓说:“嗐!你能想到的,人家小于大人能没想到?拍卖会有保密措施,不想暴露身份的,可以找拍卖会负责人安排人代拍,进场时每个人都会随机发一个号牌,到时叫拍也只需报号牌数,不需要叫名字。”
“你要是也捐了值钱的东西,还可以给你安排私密的包厢,绝对不会有信息泄露的风险。”
众人又是一阵点头,
那人又继续神秘兮兮地说道:“你们有没有听说,最近市场上出现的一种秘药?”
众人也神秘兮兮地凑近耳朵。
那人表情有点小猥琐:“就是那种蓝色的小药丸,幸福蓝!听说这次拍卖会有少量的货。”
在场男人眼睛都亮了。
“不瞒你们说,我表哥二姐夫的三表妹的七大姑的表舅是在宫里当差的,他说那可是宫廷秘药,不仅见效快,还毫无副作用,陛下用了,那叫一个威武霸气,一夜……”那人就跟亲眼瞧见了似的,夸张地比了七的手势。
“哇……”一群大老爷们发出羡慕的惊叹。
“啪!”地一声,是茶杯被重重搁在桌上的声音。
众人纷纷投去目光,就见一个丰神俊朗,贵气逼人的公子正在酝酿暴怒。
见那公子一眼扫了过来,众人连忙收回探究的目光。
这人一看不好惹,溜了,溜了。
萧北辰冷笑,盯着某个抬头看天看地看空气,就是不敢与他对视的某人:“宫廷秘药?一夜,七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