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四章 内外有别(2 / 2)新疆导游首页

并且,作为组团社的代表,他或她,还起着“监督”的作用。

当XJ由于特殊情况,在本地显得非常“正常”的处理,对于他们来说,似乎都有些“不可思议”的话头。

当这些来自全国的“全陪”,一路静静地游过一遍后,对于全疆的旅游资源,也都默默收集了一遍,然后下一把再过来的时候,他们就极有可能“摇身一变”,成了“XJ的地接”。

去年,他们已经这样干了不少了。

当朱朱在去“九曲十八弯”的区单车上,听到了一个操着浓重东北口音的导游说:“我们巴音布鲁克草原,是全中国最大的高原草场”的时候,心底里,默默地翻出了一丝“强酸”的味道。

没办法,这种情况,已是常态了。

去年,过旺的客流,本地导游确实是接不过来,从内地成团过来的外地导游直接“本土化”,也成了“常规操作”。

而本地导游们“抱团”的各种群里,也“埋伏”着很多这样的“外地来”的想要迅速“本土化”的导游。

要知道,内地导游的各种“成熟操作”,早已对于游客心理的拿捏、火候的把握,个个精明;而XJ本土导游,绝大多数,只会用一颗“诚心”去努力做到最好。

在这样的对比之下,自然会有许多奇奇怪怪的事情发生。

有人被拉进黑名单了;也有一些社大胆“甩团”,被列入了行业黑名单。

和其他行业不同,旅游行业的特殊性在于,很难将“正规”和“玩笑”分得一清二楚。

如果能把一切都规范得条条有理,自然是理想状态;可是对于旅游这种本身就是“冗余度”极大的特殊行业来说,游客的“开心”和“满意”,是最难达到的。

这是一种难以“量化”的服务;但又必须做到“量化”。

只要客户满意了,好的导游,总是能够被得到“认可”的。

朱朱就有这样一位“忠实”的回头客,只是在XJ暂时工作一年,于是有了充足的时间,而对于历史的兴存,让这位“回头客”,不断私下里,再和朱朱相约,请她再细细地去讲解。

在“淡季”来说,朱朱很喜欢这样的“一对一”细讲:不用带耳机,可是轻松自在地互动、讲解,不用担心什么“满意度”,因为人家,就是冲着对她的“满意度”而特地再来的,全程都感受到了什么叫“轻松”。

不用准备,因为满肚子都是“料”;只欠一个“出口”的机会了。

更好的是,这种情况下,就没有旅行社啥事了,“导服费”全是她一个人收,完美!

朱朱很有心地整理了这半年多听过她讲解的客人,人数已经破了1000多人次,这都相当于是开了120多场“演唱会”———这成绩,可以!

不过,朱朱心里清楚,比她做的更好的,还大有人在,其他同行,他们所提供的“知识价值”,各有各的风采,虽然大家都有着各自的“独家绝技”,很少交流,但彼此可以擦肩共同带着的客人,越来越多,这些游客的数量,也能说明问题。

知识付费,终于有它应有的价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