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贩一脸茫然:“武植?客官,您怕不是记错了,我叫武大,没听说过武植啊。”
宁夕长舒一口气,低声自语:“幸好不是,我可不想跑到水浒那个乱世去,太平日子过得多舒坦。”
谁知,小贩突然来了兴致:“哎,武植这名字听起来不错,以后我就改名叫武植得了!客官您是读书人吧,这学问了得啊!”
宁夕心中一紧,赶紧追问:“那你有没有个兄弟?”
武大乐呵呵地回答:“有啊,客官您咋知道的?还会算命不成?”
“你兄弟是不是叫武松?”宁夕试探着问。
武大摇头:“不对不对,我是武大,我兄弟是武二。”
宁夕暗自庆幸:“那就好,不叫武松就没事。”
谁知,武大紧接着说:“哎呀,武松这名字也好听!我兄弟以后就叫武松啦!”
宁夕彻底傻眼,愣在原地,心说好在这大武朝不是大宋朝,这里是清阳县不是阳谷县,否则他非得精神崩溃不可。
“等等,清河县?阳谷县?清阳县?”宁夕心头一震,“阳谷县就可能是水浒,清河县的话……那可是《金什么梅》啊!哎呀妈呀,不管了,先顾好眼前再说吧!”
他定了定神,对武大道:“武老板,我看你这馒头是不是发酵过头了?”
武大摸了摸脑袋,一脸懵圈:“发酵?那是个啥玩意儿?”
宁夕又问:“你蒸馒头放碱了吗?”
武大气得面红耳赤:“啥?放啥?我这馒头白白净净的,除了面粉,啥都没搁!你别败坏我名声啊!”
宁夕无奈地摇摇头,彻底服了武大。不过,他也明白了手中馒头发酸的原因——武朝人蒸馒头估计还不知道放碱这一步。
原主好吃懒做,估计连煮粥都不会,更别提蒸馒头了。而宁夕继承的记忆中,卧龙村穷得连白面馒头都难得蒸一次,自然不会有相关的制作经验。
古代人蒸馒头常用老酵头发面,即留下一团发好的面做菌种,下次发面时加入。但老酵头发面容易带酸味,因为菌种不纯,老酵头里可能含有乳酸菌等杂菌,导致发酵过程中产生酸性物质,影响口感。
相比之下,后世用的酵母粉纯度较高,主要含酵母菌,不含乳酸菌、醋酸菌等其他细菌,因此用酵母粉发面蒸出的馒头通常不会发酸。当然,如果发酵时间过长,即使用酵母粉,面团也可能变酸。
宁夕,一位农大博士研究生,面对初中水平的化学知识,自然是轻松应对。当他洞察到武朝人蒸馒头的方法存在的不足之处时,眼神瞬间闪烁起兴奋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