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气的脸色铁青,“你和你阿娘一样,大胆!无礼!放肆!”李治看向侍卫,冷冷说道:“你们还愣着干什么?”
众侍卫围了上来,李显刚准备来个秦王绕柱走,只见从蓬莱殿来的太监、宫娥呼啦啦地在宣政殿外站成一片,武媚娘越过众人,走进殿内,一声:“谁敢动他!”原本乱哄哄的大殿,一下鸦雀无声。
李显调动起十二分的情绪扑到武媚娘怀里,把怀里诏书掏出来递给她,眼泪汪汪,无限委屈道:“阿娘!”谢天谢地,你终于在我最高光的时候赶到了。
武媚娘拿起诏书粗读一遍,心中已有数。她让跟来的韦尚宫照顾李显。径自拿着诏书,走到呆若木鸡的李治面前,直视他道:“这是何物?”
李治只是沉默不语。
武媚娘压住自己快要抑出的怒火,沉了一口气,顿时泪水在眼眶中旋转:“媚娘不知何负于陛下,今陛下竟起废黜之念,绝夫妻情爱。显庆五年,陛下风疾发作,我榻前侍奉,衣不解带,悉心照料,不敢离开半步,又协理内政邦交,小心谨慎,不敢稍有懈怠,如今陛下龙体康健,朝堂国事井然。请陛下扪心自问,媚娘于国于家,何负于陛下?”
李治面露惭色。武媚娘十分清楚李治的性格,知道他今日种种行为,多是一时激愤,远没到夫妻恩断义绝的地位。她挽起李治的胳膊,柔声道:“媚娘知道,陛下胸怀九州万方,纵有不满,又怎会与我一女子斤斤计较。今日之事,必定是奸人从中离间。此人意图分离帝后,毁我社稷,居心叵测,实在可恨,当千刀万剐!”
上官仪眼见情况不对,想要趁殿内众人注意力都在李治和武媚娘身上,偷偷溜走。都快到殿门了,却被跟着李显一起进来的王谨拦住,王谨阴恻恻的笑看上官仪,故意高声喊道:“上官宰相意欲何往啊?”
这一嗓子让上官仪一下变成全场焦点,李治和武媚娘一起望向他。武媚娘紧紧挽着李治不放,无声施压,李治无奈,把愧疚融进了慌乱的话语之中,说出了那句千古名言:“唉!我初无此心,皆上官仪教我。”
上官仪听到李治如此推脱,全无人君之相,如丧考妣,嗫喏了半天,终是做不到李治那么不要脸,冒出一句:“臣百口莫辩。”
怀里还抱着御玺的穿越者李显,旁观了整个过程,忍不住在内心吐槽:真是一场好戏啊……
大殿角落里,一个毫不起眼的小宦官一直叉手侍立,见此情景,偷偷溜出大殿,小跑到后面的值房里。如今十二月,房内还烧着个火盆。宦官王伏盛作为此次事件的直接导火索,一直在此焦急的等候信息。
“干爹,皇后赶到,圣人不忍,将废后之事都推给上官宰相。如今皇后要问罪宰相。”小宦官眼含热泪,向王伏盛噗通跪下:“废后已不可为,我们败了……”
王伏盛怔在原地,此时天上响过一阵雷声,隆冬的惊雷让人打心里起栗。王伏盛恨道:“好孩子,你听这雷声,都说是上天的威怒,可谁见过雷击死豺狼虎豹、毒蛇猛兽?只捡着好人打!老天爷!天子!你的公道呢?皇后殿下、梁王殿下,老奴无能……”小宦官抬头向王伏盛望去,见他已是两眼汪满了泪水。不一会儿,羽林卫就匆匆赶来将王伏盛抓捕。
当王伏胜被拖着从云集在殿外的太监和宫娥人群中穿过时,宫人们陷入了巨大的恐惧中。他们知道,以皇后睚眦必报的性格,这废后闹剧,戏台上的已经结束,戏台下的才刚刚开始上演。
附《资治通鉴·唐纪十七》:
初,武后能屈身忍辱,奉顺上意,故上排群议而立之;及得志,专作威福,上欲有所为,动为后所制,上不胜其忿。有道士郭行真,出入禁中,尝为厌胜之术,宦者王伏胜发之。上大怒,密召西召侍郎、同东西台三品上官仪议之。仪因言:“皇后专恣,海内所不与,请废之。”上意亦以为然,即命仪草诏。
左右奔告于后,后遽诣上自诉。诏草犹在上所,上羞缩不忍,复待之如初;犹恐后怨怒,因绐之曰:“我初无此心,皆上官仪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