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章 初见鲍老师(2 / 2)布衣崛起之启程首页

项目预研完成时,正好赶上京都研究院的动荡,总部研究院趁机将正式立项收入囊中,同时向鲍老师发出了邀请。

鲍老师经历了许总和兆博士他们的遭遇,有种唇亡齿寒之感,当时对于YM的管理层失去了信心。于是以已经定居在京都,不方便去岭南作为理由,回绝了总部研究院的邀请。

离职后,鲍老师应邀去了KM公司,担任FG项目研发总监。

KM公司位于巴蜀省,起步于SYM产品和罗氏产品的代理业务,受益于领导人和团队的勤奋与努力,也是赶上了进口高端产品的时代红利,KM公司有了长足的发展,完成了资本和客户资源的原始积累。于是,开始由商业为主向研发和生产转型。

起初,选择了较为简单的SH试剂业务,从OEM代工产品开始,在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视研发投入。几年的励精图治,已经小有成绩。

由于KM对于产品研发有着深刻的认知和认可,同时也具备天然的商业基因,因此,企业战略方向非常清晰,从产品线到SPD业务,很早就开始了布局。而作为医院检验科试剂产出最高的FG项目,就成为KM公司战略上必须攻克的项目。

上下一心,其利断金。KM高层对于鲍老师寄予厚望,给予了全力支持。而鲍老师领导研发团队,不负众望,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即攻克仪器平台和早期配套试剂的研发、工程化和报证。KM公司则成为了国内为数不多的拥有FG产品研发和生产能力的IVD厂商,而此时,YM公司的FG项目,仍在难产中。

KM公司在2015年完成了上市,从而正式进入了国产IVD厂家的第一梯队,其FG产品,也很快成为了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

FG产品受其检测原理和反应原理的限制,反应条件要求比较高,而且故障率也偏高,这就决定了只能在实验室中使用,而无法满足胸痛中心等有时效要求的医院科室的需求。

同时,主流的FG产品,由于存在标准品、底物等其他耗材以及试剂开瓶后的有效期限制,其检测成本与日标本量密切相关,标本量越大,单测试成本越低,标准量越小,单测试成本会变得奇高。这就使得很多门诊量小的医院,不敢使用FG产品。这对于FG产品的普及是极为不利的。

而在鲍老师看来,在FG产品的全部反应原理中,均相化学FG技术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做出来免洗涤单人份的产品,体积小、故障率低,并且单测试成本不再受日标本量的影响。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完成KM公司FG产品的研发项目后,鲍老师决定自主创业。这时,出于对鲍老师的感激、信任和尊重,KM公司的高层人员给了他资金和资源的支持,在2013成立了XA生物公司,进行小型单人份FG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鲍老师又一次不负众望,经过四年多的潜心工作,带领团队完成了目标产品。已经拿到了一台小型设备的注册证和20项试剂证,基本上满足了主要应用科室的需求。

而这一次,鲍老师到BJ来,是要完成一项惊人的壮举:“召开发布会,现场对产品进行验证和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