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回 除暴凶吕布助司徒 犯长安李傕听贾诩(2 / 2)三国演义书写传奇首页

吕布左手持戟,右手从怀中取出假诏,高声宣布:“奉诏讨伐贼臣董卓,其余不问!”众将吏齐声高呼万岁。这一幕戏剧性的转变,宣告了董卓统治的终结。

后世的诗人对董卓的命运感叹道:“霸业成时为帝王,不成且作富家郎。谁知天意无私曲,郿坞方成已灭亡。”

在董卓被吕布斩杀之后,吕布高声宣布:“曾助董卓为恶的人,就是李儒!谁能够将他擒拿?”李肃立刻响应,自愿前去捉拿李儒。

就在这时,朝门外传来一阵喧闹声,有人报告说李儒的家奴已经将李儒捆绑起来,前来献功。王允下令将李儒押赴市曹斩首。同时,董卓的尸首也被悬挂在通衢之上示众。董卓身体肥胖,看尸的军士将火放入他的脐中,作为灯使用,油脂流满了一地。过往的百姓无人不对他的头颅掷以石块,对尸体进行践踏。

王允接着命令吕布、皇甫嵩、李肃率领五万士兵,前往郿坞抄查董卓的家产和人口。这一系列行动迅速而果断,旨在彻底清除董卓的势力,巩固新的政权。

在董卓被杀的消息传开后,李傕、郭汜、张济、樊稠这四位董卓的部将立刻感到了危机的迫近。他们深知吕布的军队即将到来,于是匆忙带领飞熊军连夜逃奔凉州去了。

吕布率军抵达郿坞后,首先做做的事情,就是找到并带走了貂蝉。皇甫嵩则下令将郿坞中囚禁的良家女子全部释放,这些女子大多是因为各种原因被董卓囚禁在坞中。然而,对于董卓的亲属,无论老幼,一律进行了诛杀。董卓的母亲也被杀害,董卓的弟弟董旻、侄子董璜都被斩首示众。

在清理了董卓的家族后,吕布和皇甫嵩对坞中的财富进行了清点,发现了黄金数十万两,白银数百万两,还有大量的绮罗、珠宝、器皿和粮食,数量多得无法计算。这一切都被登记造册,上报给了王允。

王允对这次行动的结果感到满意,为了犒赏军士,他在都堂设宴,召集了所有官员,举杯畅饮,庆祝胜利。

在宴会进行之际,突然有人报告说,董卓的尸体在市场上被人伏尸痛哭。王允听后愤怒地说:“董卓这个逆贼被处死,士民们都感到欢欣鼓舞,这个人竟然敢为董卓哭泣!”他立即命令武士:“把他给我抓来!”不久,那个人被带到宴会上。

所有在场的官员看到这个人后,都感到非常惊讶。原来,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侍中蔡邕。王允严厉地责问道:“董卓是个逆贼,今天他伏法被杀,是国家的大幸。你作为汉朝的臣子,不但不为国家庆祝,反而为逆贼哭泣,这是为什么?”

蔡邕承认自己的错误,他说:“我虽然才能平庸,但也知道大义,怎么可能背叛国家而向董卓效忠呢?我之所以哭泣,只是因为董卓曾经对我有知遇之恩,一时情感冲动,不觉为他哭泣。我自知罪孽深重,愿意接受惩罚。如果能够让我黥首刖足,我愿意继续完成汉史,以此来赎我的罪行,这是我最大的愿望。”

在场的众官员都惋惜蔡邕的才华,纷纷为他求情。太傅马日磾也私下里对王允说:“蔡伯喈是一位世间少有的才华横溢之人,如果能够让他续写汉史,那将是一件很好的事。而且,他一向以孝行著称,如果匆忙处死他,恐怕会失去人心。”

王允回答说:“过去汉武帝没有杀死司马迁,后来让他继续写史,结果导致了一些批评皇帝的书籍流传后世。如今国家命运衰微,朝政混乱,我们不能让奸臣在年幼的皇帝身边执笔,让我们蒙受他们的诽谤。”

马日磾无话可说,只好退下。他私下对其他官员说:“王允难道没有后代吗!善良而有才干的人是国家的支柱;历史著作,是国家的重要典章。如果消灭了这些支柱和典章,国家怎能长久?”

然而,王允没有接受马日磾的建议,下令将蔡邕下狱,最终蔡邕在狱中上吊自杀。当时得知这一消息的士大夫们,都为蔡邕的遭遇感到悲伤。

后人对于蔡邕哭董卓的行为,虽然认为不应该,但也认为王允杀蔡邕实在是有些过分。有人写诗感叹说:“董卓专权肆不仁,侍中何自竟亡身?当时诸葛隆中卧,安肯轻身事乱臣。”

且说李傕、郭汜、张济、樊稠在董卓死后,逃到了陕西一带,他们派人前往长安,上表请求赦免他们的罪行。然而,王允对他们的请求做出了坚决的回应:“董卓的骄横跋扈,都是这四个家伙在背后助纣为虐;现在虽然要大赦天下,但这四人却是罪大恶极,不能赦免。”使者将王允的回复带回了陕西。

李傕听到王允的答复后,知道自己等人没有得到赦免的可能,便对众人说:“既然求赦不得,那我们只能各自逃生了。”这时,他们的谋士贾诩提出了一个不同的意见:“如果你们放弃军队,只身逃亡,那么就连一个小小的亭长都能将你们抓住。不如我们诱集陕州的百姓和我们的本部军马,一起杀入长安,为董卓报仇。如果我们成功了,就可以奉朝廷之命,正天下之乱;如果我们失败了,再逃走也不迟。”

李傕等人听了贾诩的话,觉得有道理,便开始在西凉州散布谣言,说:“王允打算清洗这个地方的人了!”众人都感到惊慌不安。接着,他们又宣扬说:“白白送命无任何好处,谁愿意随我们一同反抗呢?”众人纷纷表示愿意跟随他们。

于是,李傕等人聚集了十余万军队,分为四路,杀向长安。路途中,他们遇到了董卓的女婿、中郎将牛辅,带领着五千士兵,打算去为岳父董卓报仇。李傕等人于是与牛辅合并军队,让他作为前锋,带领部队率先出发。四路人马依次出发,向长安进发。

王允得知西凉兵马前来,便与吕布商议对策。吕布自信满满地回答:“司徒无需担忧。以我判断,这些人的实力不足以对我们构成威胁。”王允听了吕布的话,心中感到一丝安慰。他知道吕布武艺高强,有他在,长安城的安全就有保障。

于是他们唤来李肃,命他作为先锋带领士兵前去迎战。李肃带领军队出城,正好与牛辅相遇,李肃与牛辅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双方军队互不相让,战斗非常激烈。最终,牛辅抵挡不住李肃的攻击,败阵逃跑。

然而,意想不到的是,在当夜二更时分,牛辅趁李肃放松警惕,突然发动了夜袭,李肃的军队陷入了混乱,纷纷逃散,损失惨重。李肃自己也是慌忙撤退,逃出了三十余里,军队的士气和人数都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李肃带着惨败的消息回到了长安,向吕布报告了战况。吕布愤怒地对李肃说:“你严重挫伤了我军的锐气!”于是下令将李肃斩首,并将他的头颅悬挂在军门之上,以示军威。

次日,吕布带领军队出发,与牛辅再次对峙。牛辅如何能够抵挡住吕布的勇猛,自然不是对手,很快再次战败,被迫撤退。

在战败的那个夜晚,牛辅召唤了他的心腹胡赤儿商议:“吕布太过勇猛,我们实在无法抵挡;不如秘密地告诉李傕等人,我悄悄带着一些金珠财宝离开,只带着几个亲随随行。”胡赤儿同意了这个计划。

当晚,牛辅收拾好了金珠财宝,放弃了营地,带着三四个人悄悄离开了。他们即将渡过一条河流时,胡赤儿意图谋夺这些财宝,竟然杀害了牛辅,并将他的头颅献给了吕布。

吕布询问了情况,随从们挺身而出,指证胡赤儿谋杀了牛辅,夺走了他的金珠财宝。吕布对此愤怒不已,立即下令将胡赤儿处死。

吕布领军前进,迎战李傕的军队。不等李傕军队完成布阵,吕布便已经挺戟跃马,指挥军队直接发起冲击。李傕的军队面对吕布的勇猛攻势,无法有效抵抗,被迫撤退了五十余里,找到一个有山势依托的地方扎营。

李傕在营地召集了郭汜、张济、樊稠等人共同商议对策。李傕说:“吕布虽然勇猛,但却缺乏谋略,不足为惧。我们可以采取守势,守住谷口,每日引诱他出来交战。郭将军可以率领军队抄击他的后路,采用彭越挠楚的战术,即在金鼓声中进攻,在金鼓声中撤退。张济和樊稠两位将军,则可以分兵两路,直接进攻长安。这样,吕布首尾难以相救,我们必然能够取得大胜。”

众人听了李傕的计策,都觉得可行,于是决定采纳这个计划。

却说吕布指挥军队到达山下,李傕带领军队挑战。吕布满怀愤怒地冲向李傕的军队,李傕见状不得不撤退,上山据守。山上箭矢和石头如同雨点般密集,吕布的军队难以推进。

突然,有人报告说郭汜正在阵后发起攻击。吕布急忙回军应战。就在这时,鼓声大作,郭汜的军队似乎已经撤退。吕布正要收兵,锣声又响起,李傕的军队又重新出现在他的面前。吕布还没有来得及与敌人交战,背后郭汜的军队又杀了过来。

等到吕布回过头来应对郭汜时,郭汜却又击鼓收兵,撤退了。吕布被李傕的战术激得怒火中烧,胸中充满了愤怒。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几天,他既不能痛痛快快地打一场大战,也无法安安静静地休息。他在恼怒之中,突然有快马急报传来,称张济和樊稠的两路军队已经直逼长安,京城陷入了危急之中。

吕布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刻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他急匆匆地带领军队回援长安。然而,在他回师的途中,背后的李傕和郭汜率领的军队追杀上来。吕布此时无心恋战,只想尽快赶回长安,因此只顾着领军奔逃,结果在途中损失了不少人马。

等到吕布终于到达长安城下时,他发现贼兵如同云屯雨集一般,已经将城池围得水泄不通。他与敌军交战,屡屡受挫。由于吕布的严厉军纪,士兵们心生畏惧,许多人选择了投降敌军,这一状况令吕布深感忧虑。

数日之后,董卓的余党李蒙和王方在长安城中成为敌人的内应,他们偷偷地打开了城门。结果,四路的贼军一齐涌入城中,形成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攻击。吕布尽管勇猛,左冲右突,但终究拦挡不住贼军的势头。

在混乱中,吕布带领数百骑兵退到了青琐门外,他呼唤王允,急切地说:“形势危急!请司徒立刻上马,我们一起离开这里,另寻良策。”王允回应道:“如果国家有幸能够安定,能够让我为国家尽忠,那是我最大的愿望;但如果无法避免,我也愿意以死明志。面对灾难而苟且求生,我做不到。你帮我告诉关东的各位义士,让他们努力以国家大义为念!”

吕布多次劝说,但王允坚决不肯离开。不久,各处的火焰冲天而起,长安城陷入了一片火海。吕布无奈,只得放弃家人,带领一百余骑飞快地冲出关卡,投奔袁术去了。

李傕和郭汜放纵士兵大肆抢掠,无恶不作。太常卿种拂、太仆鲁馗、大鸿胪周奂、城门校尉崔烈、越骑校尉王颀等高级官员都为了国家的灾难而牺牲。贼兵逼近内庭,形势危急,侍臣们建议献帝刘协前往宣平门,以阻止混乱。

李傕等贼兵看到黄色盖顶的御车,便命令军士停住,他们口呼“万岁”,向献帝表示忠诚。献帝站在楼上,询问他们:“你们不等候奏请,便擅自进入长安,这是想要做什么?”

李傕和郭汜仰头向献帝奏道:“董太师是陛下的忠诚臣子,却无端被王允谋杀,我们特来为董太师报仇,并不是想要造反。只要见到王允,我们便立即退兵。”

王允当时就在献帝的身边,听到李傕和郭汜的话后,他立刻上奏说:“我为国家的安危考虑,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陛下不能因为怜惜我而误了国家的大事。我请求下去见这两个叛贼。”献帝在楼上徘徊,心中不忍,但王允决意前往。

王允从宣平门楼上跳下,大声呼喊:“王允在此!”李傕和郭汜拔出剑,怒斥道:“董太师有什么罪过,要被杀掉?”王允回答:“董卓的罪行,已经是无法形容,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受刑的那一天,长安的士民都庆祝不已,难道你没听说过吗?”

李傕和郭汜反问:“太师有罪,我们有什么罪,为什么不宽恕我们?”王允大声骂道:“逆贼,还多说什么!我王允今天就是死,也在所不惜!”李傕和郭汜动手,将王允在楼下杀害。

史官对此事有诗赞曰:“王允运机筹,奸臣董卓休。心怀家国恨,眉锁庙堂忧。英气连霄汉,忠诚贯斗牛。至今魂与魄,犹绕凤凰楼。”这首诗赞扬了王允的智谋和忠诚,以及他面对强敌时的英勇和坚定。王允的牺牲,彰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正义的追求,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位忠臣良将。

王允被杀后,李傕和郭汜并没有停止他们的暴行。他们不仅杀害了王允,还派人去追杀王允的家族成员,无论是老人还是幼儿,都不放过。长安的士民们对此无不伤心落泪,为王允的悲惨遭遇感到悲痛。

在王允遇害的同时,李傕和郭汜开始考虑他们的下一步行动。他们相互商量道:“我们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如果不抓住机会杀掉天子,还有什么时间去谋取更大的事情呢?”于是,他们手持利剑,大声呼喊,冲入了内宫。

正是:巨魁伏罪灾方息,从贼纵横祸又来。未知献帝性命如何,且听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