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以独特的化妆手段为两人易容,在他们走后,朱棣召来王府的管家。
他面色苍白,说话也有气无力,“传命下去,燕王身体不适,需静心礼佛,自今日起,燕王府封府,除本王兄弟外,不接受任何人的拜访。”
待管家走后没一会,徐妙云走了进来,将门关好后,坐到了朱棣身边。
朱棣为她倒了一杯热茶,询问道:“怎么样,可还顺利?”
徐妙云喝了口茶,笑着道:“放心吧,我用你教的方法打扮的极为憔悴,又把眼眶画的通红,花了一下午的时间跑了数十家医馆,想必现在,京师内有头有脸的人都知道燕王妃为救夫君不辞奔波了。”
朱棣看着徐妙云自豪的模样,有些好笑又有些心疼,“妙云,辛苦你了。”
“不碍事,不过若是夫君愿意再同我讲讲那拼音之法,就再好不过了!”徐妙云狡黠一笑道。
朱棣笑了笑道:“好啊,不过我让你帮我准备的东西怎么样了?”
“咱们府中的匠人说,东西较为复杂,而且原料准备不及,恐怕还要一段时间,对了,这是你要的枣木。”
徐妙云从房中的置物架上取下来一块木板和几个小刀,交给了朱棣。
她好奇道:“你要这枣木作甚,还有那些稀奇古怪的油墨。”
“保密,待到成功之后再与你说。”
朱棣看着手中的枣木板,心中不断盘算着。
他在蓝星的那一世是个历史学学生,由于涉及史学,所以涉猎颇多,还时常参加课题研讨和辩论。
其中有一次课题,提到的便是大明洪武年间,发行的大明宝钞。
若他真能凭借脑海中的知识,解决大明宝钞的问题,那就相当于将整个大明朝的货币系统更新了一个档次,对于经济来说,有利无害。
想到这,朱棣干劲十足,留下一些拼音知识叫徐妙云参悟后,便开始手头的活计。
时间一晃而过,转眼间,四月初一已至。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朝堂之上可谓是翻天覆地。
丞相胡惟庸虽然伏诛,可牵连此案的人数不胜数,短短一月,入狱的官员已有两千多余,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而京师之内,除了这件事情,燕王朱棣还未就藩这件事也成了街头百姓的饭后闲谈。
朝堂上的百官虽然因胡惟庸的惨状而人人自危,但关于此事,还是递呈了奏折。
奏折中尽是提及皇帝金口玉言,定下藩王制度之后,不能因为燕王而坏了规矩。
朱元璋因为此事也是左右为难的紧,只能暂时压下。
幸好边境传来捷报,才使得朱元璋转移了群臣的视线。
而这场风波的当事人,却老老实实的窝在家里。
燕王府,松青院中,朱棣正拿着一张纸钞,小心翼翼的向一块雕版上盖去。
房间里杂乱无比,地上、椅子上遍布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