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对方十几岁那稚嫩的脸庞,朱棣心中一顿唏嘘。
在进入天界寺之前,他就在疑似在人流中看到了一个熟悉的面孔,那时他还以为自己看错了。
没想到兜兜转转,还是让朱棣见到了对方。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被称为大明三杨的杨士奇!
算算年纪,对方现在才不过十五岁,没想到能在这遇上,也是一件妙事。
见杨士奇有些不自在,朱棣恍然大笑,知道自己的反应有些明显了。
收起感慨的目光,朱棣开口说:“你母亲的身体不宜走动,还要再养几天,你在京师可有认识的人?”
杨士奇摇了摇头,“学子杨士奇,是江西吉安府人士,在九江府德安县游学,这次来京本是带母寻医,求完医后母亲便想来天界寺礼佛一番,本打算礼完佛后便动身回乡,谁料遭了这事。”
说罢,他还是朝朱棣及徐妙云拜了一拜。
“还未请教恩人名讳,待将母亲送回乡后,杨士奇定前来报恩!”
听他这么一说,朱棣来了兴致,他倒是差点忘了,杨士奇的祖籍就在江西。
朱棣摸了摸下巴,眼里闪出莫名的光芒,看的杨士奇心头一紧。
虽然很不礼貌,但少年杨士奇怎么觉得眼前这个恩人神戳戳的?
“亲自来报恩就不必了,不过我倒还真有件事,如果你愿意,可以一试。”
杨士奇神色一正:“救母之恩杨士奇铭记于心,还请恩人示下。”
“等回府之后再与你细说吧,正好你母亲的身体需要休养,一并住进我府邸吧。”
朱棣顺水推舟,干脆再卖杨士奇一个人情,这小子他知根知底的很,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如今又恰好碰到,正好先调教调教。
耽搁了这么好一会,天界寺准备的素斋早就凉了,朱棣也没浪费,差人去热了热,然后又多添了几份。
众人吃个饭的功夫,楼英也火急火燎的赶了过来。
听闻这妇人要去燕王府小住两日,楼英也没急着开方子,施了几针让妇人的病情暂时稳定下来,随后小心翼翼的送上了马车。
来时人是这么多,走的时候还多了几人,朱棣也没含糊,问天界寺要了辆马车,刚好供他、楼英和杨士奇使用。
一路上,朱棣借着机会考校了一番杨士奇的学问,发现十五岁的他除了策论方面有些稚嫩外,其他学问都有着远超常人的水准。
这下同坐在一起的楼英也有了爱才之心,他虽是医者,但却是易医双修,这段时间正忙着完成一本著作,正是闲不住的时候。
于是他又接过话茬,和杨士奇聊了起来。
一直到马车停在燕王府前,楼英还有些意犹未尽。
杨士奇早年丧父,继父也早早离世,虽然家境孤贫,但学习却很勤奋。
为补贴家用,在学问小成后,他便四处游学,一边感受各地风土,结交能人志士,一边授徒,以补贴家用。
因此,杨士奇与人交谈时,常常能展现出不符合他这个年龄的学识,这也是楼英欣赏他的原因。
见楼英那副样子,朱棣升起几分警惕之意。
“可别让这老头把杨士奇拐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