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00年,农历庚辰年,盛夏,烈日当空,太阳无情地炙烤着大地,连丝风都懒得施舍。
正在备战高考的夏斌在低矮的石板房里,翻阅和诵读着古诗文赋,没有空调、没有风扇,燥热的天气、巨大的压力让他的额头渗出晶莹的汗水,顺着脸颊流下。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他轻声背诵着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他的诵读声似乎具有某种独特的穿透性和神奇的灵验性,老天竟然应和着声音,骤然间浓云密布、狂风肆虐、夏雷滚滚,一场云岭大地人民期盼已久的暴雨随之而来。
他放下书本,走到屋外,任凭雨水淋湿衣服、冲刷自己,涤荡燥热、涤除压力……
黄河水患多年未治,洪水像血口大狮子一样吞噬蚕食着中原人民的生命、财产和田地,民众们家破人亡、流离失所、苦不堪言,不得不沿街乞讨、四处逃难、远离故土,他们衣衫褴褛、瘦骨嶙峋、步履蹒跚……
结婚才四天的帝禹君站在黄河堤坝上,看着翻滚嵚岑的滔天巨浪和子民的悲惨境遇,他眼里噙满泪水,内心像刀割一样疼痛,“不把黄河治服,誓不为人、誓不回家”,一股锵然之气从他心田直冲而出。逃难的民众似乎都能感受到这股气流的凛然和无畏。
“我愿与您一起奋战,为了百姓的安宁”,略带稚气却又坚定有力的声音在帝禹君身后响起。帝禹缓缓转回身去,一个皮肤白皙、书生模样的俊美少年映入眼帘。
“我从下就喜欢研究水利治理,也拜读了您的丰功伟绩,我愿意用我的智慧、我掌握的信息助您一臂之力”,少年仍然自顾自说着,明亮眸子里写满了从容与自信。
少年浑身上下已经全然湿透,头发凌乱,一件圆领襟衣、一条宽松裤衩、一双运动鞋,眼睛前面还罩着两块“玻璃片”。帝禹打量着这个特殊的少年,装扮奇特无比,竟然露臂露腿;违背常理翦去了长发,头发短得有点碜人,类似遭受过古代的髡刑;语言独特迥异,夹杂着一些他不太熟知的文字。
少年迥异的装束打扮和言语让帝禹甚感惊讶,但帝王千姿百态的经历使他很快镇定下来。他用力擦了擦布满泪水和雨水的眼睛,定眼一看,并不是幻觉,而是真实的存在。帝禹隐隐感到这是一个来自世外的高手,是一位上天派来帮助他完成使命的智者,他抬头感激地仰望着天空,天空好像变得不太晦涩、不太阴暗。
“好的,欢迎你加入我们的团队,只是条件简陋,治水之路环境艰苦、风餐露宿,只能辛苦你了”,帝禹伸出厚重的大手紧紧握住了少年的白净纤手。少年手掌被握得有些生疼,赶忙抽将回来,故作镇定地说:“千万学子闯荡的高考我都不怕,难道还会怕这区区艰辛。”
大禹没能听懂“学子”“高考”这些词汇,但从少年的眼神和语气里,他读懂了坚毅和执著。
大家猜得没错,这个少年正是夏斌。这个姓夏的少年与华夏第一帝国,与华夏文化鼻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据说是帝禹的第144代传人,他在书本中见识过自己的老祖宗,所以见面虽然较为唐突,但觉得十分熟悉和融洽。
别看夏斌一幅文弱书生模样,却是能文能武、说干就干。他迅速整理思路,一幅完整清晰的黄河治理图景在脑海里徐徐展开,“综合利用帝禹的影响力和组织力,以及自身的信息和思维,汇聚成强大的合力,对洪水进行系统治理,让老百姓安居乐业。”
夏斌摸了摸口袋,掏出手机,虽然完全没有网络信号,但之前他储存在手机里的信息全部都在。他把完整精准的中国地图展现在大禹眼前,解说着黄河的流经区域,治淤、治堵、疏浚的关键点。大禹被这个如神魔般的小方块完全吸引住了,竟然能储存这么多东西,这些信息让他们省去用马匹、人力、尺子、绳索等进行测量的时间和艰辛。
帝禹根据信息,指挥各路官员分赴龙门山、贺兰山、吕梁山、秦岭等关键要地,发动当地群众,凿通高处、疏导低处,全方位展开了治理。劳动的号子声在山谷间此起彼伏,凿石声、木器骨器撞击声、铲镢铧挖掘声震彻山河,汗水与河水交融,阳光与波光交辉……
不负天兮,不负地,
饮朝露兮,食粗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