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和殿里,陈升之领着叶祖洽等六人与赵顼商谈。
赵顼之前就交代,六人在翰林院任职到年底,明年的职事安排可自己提出想法,赵顼根据实际情况可作调配。
陈升之便将众人的心思一一向赵顼讲明,当然全部要到地方是必须的。
叶祖洽、蔡京、蔡卞两人希望能去变法阻力最大的地方,上官均、陆佃、李之纯则表示希望能派到边远地带。
这就容易解决了,交由政事堂安排即可。
“你们为什么要求边远的地方呢?”赵顼好奇问道。
上官均率先回答:“陛下,在翰林院将近半年,发现大宋各地区财赋极为不均衡,富庶之路上交朝廷的赋税大部分被偏远州县所耗费。朝堂裁军、裁官只是治标,其它地区不发展起来,长远来看财政困局还会重演。”
有见识!赵顼不禁感叹道。
“陛下!没有地方施政经验,就没有在未来朝堂的立足之地,我等并非图名,将来也希望去富庶之地,希望能做到全面了解大宋。”李之纯补充道。
你们终究是看出来我宰相起于州部的想法了,赵顼喜滋滋地看向陆佃。
“陛下,我想去军队,枢密院新设立的训导房,我认为以后将会遍布全军,陛下所图甚大,我愿跟随苏子由为陛下分忧。”陆佃的想法居然是去军队,这又是惊喜。
“好!你们说得都很好,朕心甚慰!”赵顼心里乐开了花。
于是确定三人意向,上官均去褒城县任主簿,李之纯去夔州路武宁县任主簿、而陆佃去广南西路军区担任训导官。
赵顼又向上官均问道:“彦衡可知我为何选取褒城县吗?”
上官均恭敬地回复:“陛下!臣斗胆猜测,陛下是为了养马之事吧?”
都是人精!赵顼便让上官均详细说明。
原来褒城县地处兴元府腹地,那里有一片平坦草原,相传曾是诸葛亮六出祁山时,屯兵养马之地,上官均解释完后提出建立官营马场的想法。
“不!不建官营马场,彦衡帮我探索一条新的买马之路,褒城县汉蕃杂居,农牧结合,你去之后先行了解民风民情,看能否淌出一条官府协助百姓养马,之后再购买的路子来。”赵顼尚未思考成熟。
上官均立刻说:“陛下,可否官府购买幼马交由民户牧养,减轻民夫的购买马匹的负担。”
“万万不可,今天买马给他,明天他就杀之吃肉了。”算是两世为人,赵顼这方面可是经验十足,还有就是茫茫大山与草原,到时候你去哪里找人呢?
众人都在冥思苦想,赵顼再度发声:“你们看这样可否?先在当地建立军工作坊,制作皮甲、弓弦等半成品,还有制作军粮,招募当地贫困人员合家前来务工,管吃管住,工钱记在账簿上不发,当积累到一定数量后,再买幼马羔羊交其牧养,一家人一部分继续务工,一部分回去牧马,这样就能从人和钱上做到双重控制。”
看着众人迷茫的样子,赵顼挥挥手:“回去再思考吧!亨甫你们说说原由吧。”
“陛下!新法伊始,各地反对之声四起,我们六人探讨多次,新法推行存在两个现象,富庶州县比贫苦州县阻力大;还有南北差异,比如青苗法南方的反对声就小很多。”叶祖洽答复道。
蔡京也赶紧进言:“因此我们觉得就去这些反对声音最大的地方,仔细调研,帮助推行新法。”
“那就将你们三人南北分开安排?”赵顼朝着蔡卞说道。
“一切听从陛下的安排!”蔡卞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