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国北邻为东胡,经常南掠燕国北部地区。燕昭王即位后发愤图强,命大将秦开率大军袭击东胡,大破之,东胡却地千余里。又“度辽东而攻朝鲜”,拓地至浿水今朝鲜清川江。后方稳定后,燕国也开始修筑长城,自造阳今河北县与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抵御东胡。
南长城主要以楚、齐、魏、韩、中山国等为代表,主要目的是为了抵御其他诸侯国的进攻。
楚国长城:楚长城筑于楚怀王三十年之前,当时称作“方城”。其位置从今河南泌阳北到县,经内乡东北而达湖北县境内,用于防御邻国的进攻。
齐国长城:齐长城是利用堤防连接山脉陆续扩建而成的,在齐国南部,西起今山东县东北,至市南的大朱山东入海,结构主要有土筑和石砌两种,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而又保存段落或遗迹较多的古长城,原长度1000多千米。史记楚世家正义引齐记记载“齐宣王乘山岭之上,筑长城,东至海,西至济州,千余里,以备楚。”齐长城西起济南区,东至市黄岛经济开发区,横穿山东半岛。
中山国长城:中山长城是为了防御西南赵、晋的侵扰修筑的。筑于赵成侯六年前369年。其位置在今河北、山西交界的地区。
魏国长城:魏长城有两道:一是西北的防秦和防戎长城河西长城,二是南长城河南长城。河西长城是魏惠王在位时,利用西部边境上洛水的堤防扩大而修筑的,南起今陕县华山北麓的相元洞,达的固阳。魏惠王晚年,修筑了保护国都大梁的南长城,经今河南县境转向东南,向西直达市。
韩国长城:长城先为郑国所筑,后韩灭郑,继续修筑使用。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吞并六国,统一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为了维护和巩固空前统一的大帝国安全,秦始皇陆续采取了一系列国防建设和边防守备的重大战略措施,其一就是大规模修建万里长城。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取河南地,其后筑起“西起临洮今甘肃山尼县,东止辽东今省,蜿蜒一万余里”的长城。自秦始皇筑长城之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秦始皇长城大致为:西起于省县,循洮河向北至县,由县经定西县南境向东北至宁夏固原县。由固原向东北方向经省县,省靖边、横山、榆林、神木,然后折向北至自治区境内托克托南,抵黄河南岸。黄河以北的长城则由阴山山脉西段的狼山,向东直插大青山北麓,继续向东经内蒙集宁、兴和至河北县境。由尚义向东北经省张北、围场诸县,再向东经抚顺、本溪向东南,终止于朝鲜平壤西北部清川江入海处。
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二十分之一。秦长城不仅在构筑方法上有自己的风格,而且在防御设施的建置也有一定的特色,以石筑见称。
秦长城第一阶段的重点是维修、连接秦赵燕等战国长城,新筑的部分不多,工程量不大,还没有动用全国的人力物力,由蒙恬率部和沿线军民共同完成,后期则大力修建长城。在修筑北方长城的同时,原诸侯国间用以“互防”的长城被拆毁:“皇帝奋威,德并诸侯,初一泰平。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
根据当时的历史环境,长城确保了边防的巩固和国家的安全,给这原农业的生产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环境,就如过秦论中所说:“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