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将军,你的计划朕已经听明白了。虽然这个计划看似简单,但却需要极高的智慧和勇气。朕相信,你能够胜任这个任务。”
陈友谅的话让赵将军心中一阵激动。他知道,自己终于得到了皇帝的认可。他立刻跪倒在地,高声说道:“陛下英明!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托!”
陈友谅点了点头,继续说道:“不过,这个计划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我们需要挑选一支精锐人马,确保他们能够成功进入洪都城。同时,我们还需要做好后续的准备工作,确保在里应外合的时候能够一举成功。”
赵将军听后连连点头称是。他知道,这个计划虽然简单,但实施起来却需要极高的智慧和勇气。
夜色深沉,江风凛冽。陈友谅的六十万大军,如同一片乌云,曾经遮天蔽日,然而此刻却已显露出败相。战船被烈火焚烧,损失惨重,黑夜中的偷营行动又折损了三万精兵,白日里的攻城之战更是付出了五万人的代价。这一连串的失利,使得原本庞大无匹的军队,如今只剩下二十万出头的残军。
陈友谅站在营帐内,眉头紧锁。他深知,若是不能尽快攻克洪都,那么面对朱元璋或者张士诚时,自己便失去了任何优势。此刻的他,心中充满了焦虑与不安。
“陛下,我有一计。”赵将军的声音打破了营帐内的沉默。
陈友谅抬头看向赵将军,眼中闪过一丝期待。赵将军是他麾下最得力的将领之一,此次出征,赵将军的谋略和勇猛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哦?赵将军有何妙计?”陈友谅问道。
赵将军深吸一口气,缓缓道:“我们可以派出一支队伍,假意投降,实则作为内应,里应外合,定能一举拿下洪都。”
陈友谅听后,沉思片刻,点了点头:“此计甚妙。但是,派多少人去投降呢?”
赵将军微微一笑,道:“陛下,人数不可太多,多了会引起洪都的警惕;但也不能太少,人少了不但不会被重视,用作内应成功的机会也不大。我认为,四千多人最为合适。”
陈友谅听后,心中暗自赞许。他知道赵将军所言非虚,这确实是一个需要精心策划的行动。
“好!那就依赵将军所言,派出四千多人前去投降。”陈友谅一拍桌子,做出了决定。
赵将军精神一振,他知道自己的计划已经得到了陈友谅的认可。于是,他立刻开始忙碌起来,挑选合适的人选,准备执行这个计划。
夜色更深了,赵将军带着挑选出来的四千多人,悄悄离开了营寨,直奔洪都城而去。他们穿着敌军的服饰,脸上带着疲惫和惊恐的表情,仿佛真的是一群战败的士兵前来投降。
此时的洪都城中十分安静,经过了一天的激烈战斗,所有人都疲惫不堪。除了守卫和巡城的士兵外,其他人都已经早早休息。而李云龙此时正在城头巡视。
李云龙是洪都的守将之一,他深知守城的重要性。因此,他每天都会亲自巡视城墙,确保没有任何疏漏。这是他定下的规矩,也是他作为将领的责任。
当赵将军带着队伍来到城下时,李云龙已经发现了他们。他立刻下令让士兵们做好准备,同时派人前去询问这些人的身份和来意。
赵将军走上前去,恭敬地行礼道:“末将是陈友谅麾下的将领赵某,奉陛下之命前来投降。”
李云龙听后,心中一动。他知道陈友谅的军队损失惨重,此时前来投降也不无可能。但是,他仍然保持着警惕之心,没有轻易相信赵将军的话。
“你们有多少人?”李云龙问道。
“回禀将军,我们一共有四千多人。”赵将军回答道。
李云龙点了点头,心中已经有了计较。
在寂静的夜色中,李云龙正沿着城墙巡逻,他的目光如炬,警惕地注视着四周。突然,一阵急促而杂乱的脚步声打破了夜的宁静,由远及近,如同急促的鼓点敲击在心头。
李云龙微微皱眉,侧耳细听,这些脚步声虽然杂乱,却并未带有偷袭者特有的紧张与谨慎。他心中一动,难道是有人前来投诚?然而,在这关键的时刻,任何不确定的因素都足以改变战局。
没过多久,那些脚步声的主人便出现在了城门前。他们一个个拖拖拉拉,浑身无力,仿佛已经饿得只剩下了皮包骨。一到城门前,他们就大声呼喊,声称自己是来投诚的,愿意为守城出一份力。
李云龙站在城头上,冷冷地注视着这些人。他们的模样确实狼狈不堪,但李云龙却从他们的眼神中看出了一丝狡黠。他心中冷笑,这些人哪里是来投诚的,分明是陈友谅派来的内应!
陈友谅的军队已经粮草断绝,士兵们饿得连攻城的力量都没有了。今日攻城失败,陈友谅更是气急败坏地杀了数十人泄愤。这些人为了活命,才想出这样的计策来骗开城门。
李云龙的脸上露出了一丝不屑的神色,他转身对身边的侍卫说道:“去告诉城下的叛军,让他们放下兵器,然后在城门之后埋伏一些人。”
侍卫领命而去,不一会儿便传来了城下叛军的回应。他们纷纷放下兵器,表示愿意遵守李云龙的命令。然而,李云龙却知道这只是他们表面的顺从,真正的目的还在后头。
“等到那些人进城之后,一个不留,都给我射杀了。”李云龙冷冷地吩咐道。
几名将领听到这个安排,全都大吃一惊。他们原本以为这些人是来增强守城力量的,没想到李云龙却要将他们全部射杀。
“主帅,难道你觉得这些人不可靠?”一名将领忍不住问道。
“何止是不可靠,他们根本就是内应。”李云龙解释道,“为了填饱肚子做逃兵的人,哪有胆子往咱这火坑里跳?他们一定是陈友谅派来的内应,想骗开城门然后里应外合。”
众将一听,顿时恍然大悟。他们佩服地看着李云龙,心中对他的急智和果断赞不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