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二章 千锤居(1 / 2)一枝一叶:望见天梯首页

1

翻过垭口,首先进入眼帘的是那片山杏林,存包后的山林,经过修整,嫁接的甜杏,已经蔚然成林。

周围的庄稼地里,少见到玉米和谷子。大片大片的地里,竟然都是长势良好的辣椒。红彤彤的辣椒,一串一串的缀压枝头。

种这么多的辣椒干啥,他感到奇怪!

地畔的沟渠里清水潺潺,有人正在引水浇灌辣椒地。

那人头顶的空中,有鸟雀盘旋啁啾他身边的柳枝头上,知了在不知疲倦的聒噪。

因为离得太远,叶西认不出是谁,不好打招呼,

他便径自走了过去。

前边就是那块杏树下的大石板,是他和杨改改一

起吹箫的地方。

石板还是那样干干净净,周围还是芳草萋萋,只是没有了杨改改和他作伴。

心头惆怅的叶西,想起了元好问的诗句:

“杨柳青箐沟水流,莺儿调舌弄娇柔,桃花记得题诗客,斜倚春风笑不休。”

改改哟改改,明年花开时节,你还能够和我一起来树下弄箫浅吟吗?

2

转过山嘴,尧谷村在望。

清虚河静静的从村中流过。

清虚河的上游是通天河,通天河在崇山峻岭中左冲游突,激流直下。到了清虚山下,水流变得平缓了。村南的一道山,是一道天然的拦河大坝,清虚河在尧谷村一改它的湍急,水深了、流静了、河宽了,上游带来的泥沙淤积出了一片二十多平方公里左右的狭长平坝。

尧谷村就坐落在清虚河淤积成的一条狭长的河谷里。河道两旁,是平整的田地,虽然两山夹寺,只是吝啬的留出二十多平方公里左右的一块小平原,但是,在大山中,能够有这一片稻麦两季的水浇地,已经是得天独厚了。

村民人均三亩多水浇地,打下的粮食就能满足一年的口粮。加上人均五亩多坡地,就可以搞点多种经营了。

难怪村民们种了那么多的辣椒。

叶西离开尧谷村,仅仅四五年时间,家家似乎都盖起了新房,石墙青瓦焕然一新。新房依旧是依山而建,不占用一寸耕地。一处处新房,错落有致,十分好看。有一处高墙大院,尤其引人注目。从所处位子来看,估摸就是王典成弟兄的院子了。

村口有人,叶西正准备上前打招呼,又听见身后有汽车开来,回头一望,果然是王典成的面包车回来了。他站在路边,远远的就见典成在向他招手。

典成下车就要他上车,叶西说:“就这几步路,走进村吧。”

“不行,你在村里一露面,大家都围着你转了,还想有个清闲?今天我们有话要说,不许别人打扰,咱鬼子进村,悄悄地,打枪的不要。”

车里已经满满的了。典成娘,梁青箐,廖彩云,和他们的孩子都在车上。叶西勉强挤进去,他和大家打招呼,大家都七嘴八舌的和他说话。

叶西首先询问乐乐的听力有否改善,梁青箐说:“戴上助听器后,明显好了,我们都注意和他对话,一般的他都能够答上来,只是有些迟钝,看看今后的效果吧。”

叶西说:“语言训练一天都不能放松,要长期坚持,没有其他捷径。”

梁青箐说:“尽管鱼池的事忙,我都尽量的让典成,二哥和彩云去干了,我会把主要精力用到乐乐身上的。”

典成直接把车开进自己的宽大的院子里,下车后,叶西打量起院子的格局来,北房一溜十大间,东西配房各三间,另外还有车库,牲口棚,农具屋,鸡窝狗窝应有尽有。

一条黑贝,见了生人,狂吠着,拴它的铁链哗啦哗啦响,似乎要挣扎断铁链向他扑来。

典成喝住它。它虽然安静下来了,但是,吐着长长的舌头,呼哧呼哧的喘气,还是一副不服的样子两只犀利的眼睛,始终不离开叶西。

进门时,叶西注意到门楣上有块汉白玉的石刻,镌刻着“千锤居”三个字,叶西不解,问典成如何讲究,典成说:“这是二哥的意思,我问过他,是啥意思?二哥说没啥深的讲究,咱这一处石头院子,都是一锤一锤敲打出来的。”

叶西端详着十间正房,全都是一律的青色花岗石石条砌墙。没用一块砖,一块乱石,叶西暗想,不知道典庄他们要在采石场上撒下多少汗水

对一个家庭来说,这是真正的百年大计。

千锤居其实是有深意的。

原本注定打一辈子光棍的他们,不仅有了钱盖房,而且,都有了自己特别心爱的女人。

想象得出来,在采石场的他们,每一锤每一錾都倾注了他们的汗水和情感。

一家人都陪着叶西参观他们的新居。房间宽大敞亮,四米的房间高度是城市少见的,用作客厅的房间三十平左右,卧室也有二十平左右客厅里铺上了人造革地板,简易沙发,玻璃茶几,这都是村民们以前没有见识过的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