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清朝东陵,它位于直隶遵化县马兰峪昌瑞山。
有一年,顺治皇帝在狩猎的过程中偶然经过此山,他见此山风景优美,王气葱郁,顺治帝流连忘返,久久不肯离去。他在这儿逗留了许久,最后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这个地方。
回来后,顺治帝对那块地方还是难以忘怀,最后,他决定在他百年之后,皇家陵建于此地,他要葬于此山。
顺治帝驾崩后,根据顺治帝的遗旨,把他葬在了此处,再后来,康熙皇上殡天后,也葬于此处。
从此,东陵就成了清朝的皇家陵地。
乾隆皇帝安排皇十五子永琰代他前去东陵祭祀先祖,很明显是在暗示皇十五子永琰就是储君,乾隆皇帝已经把他作为未来皇帝培养了,他将未来大清社稷的家业托付给皇十五子永琰的。
更让朱珪确信皇十五子永琰是未来大清社稷的接班人,还有一件事可以佐证。
那是永琰从东陵祭祀回来后,不声不响地神秘失踪了两年。
两年间,永琰信息全无,谁也不知道他的去向,大家也不敢打听,只是私下里议论纷纷。
有人说,永琰从东陵祭祀后来后,做了错事,惹恼了乾隆皇帝,被乾隆皇帝软禁起来了。
可是说归说,谁也没有听说过永琰被软禁的地方,也不知道永琰为何被软禁。
也有人说,乾隆皇帝为了考验永琰,历练他,让他出去寻找木鱼石去了。
乾隆皇帝表现的却很坦然,他对此事好像没有任何一点反应。
后来,皇十五子永琰又神秘地出现了,乾隆皇帝对此仍然是笑而不语,坦然处之。
通过以上的分析,朱珪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未来大清社稷的接班人非皇十五子永琰莫属。再说,永琰的人品也在诸皇子之上。
既然皇十五子永琰是储君,未来大清社稷的掌舵人,朱珪就把希望寄托在了永琰身上。
现在他迫切面临的问题是,他如何接近皇十五子永琰,把他不能够实现的政治抱负和理想,完全寄托在永琰身上。
怎样接近永琰呢?这又成了摆在朱珪面前的一个难题。
大清律令规定:任何大臣是不允许接近皇储的,否则,谁接近皇储,就要被杀头。
朱珪又开始在这方面动脑筋。他想,要想靠近永琰,不但理由要充足,而且还要名正言顺,合法地去接近永琰,这样才能施展他的政治抱负。
要想这样,唯一的一个办法就是作永琰的老师,这样他就可以堂而皇之,名正言顺地接触永琰了。
朱珪为了接近永琰,开始挖苦心思地去想办法做永琰的老师。
就在他抓耳挠腮时,一个大胆的想法突然在他的脑海中蹦出来。
他决定采取这个办法去接近皇储永琰。
说干就干,朱珪开始沿着既定的目标,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