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3章 韩家待审(1 / 2)五岁哑巴漏心声,全家逆袭首页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文先生帮助秦家所培养的,并非仅仅局限于秦姓子弟。而是秦家广泛搜罗到的寒门子弟。他们多具才华与抱负,却没有求学的资源。

秦家但凡是发现可培养之才,便将送到秦家书院,学有所成后再为秦家服务。所以儿时的秦霄鸣买人收人那么的顺手。

有了文先生的加入,使秦家在培养官员的能力上,极大的提升。有了文先生的甄别和重点栽培,将德与信置于首位。把那些有志于为民造福的正直青年,培养成未来官员。

这一点上,文先生对紫菱的设想和思路深感敬佩,将培养官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视为一种信仰,从小便渗透到每位生员的灵魂深处。

十年来培养了上百名进士、数百数千的贡士和举人。这些人已经逐渐分布在官员的体系之中,成为皇室最为坚强的主线。

过往的数年中,文先生的学生们常会提出相同的问题,“大义与小义应当如何取舍!”每次的提问与解答,都以围绕着话题的辩论展开,以无定论告终,因为答案总在人心中摇摆不定。

十多年的时光流逝,血浓于水的亲情终究难以割舍。文先生心中难免好奇,时过境迁,如今他的父亲对于当初的抉择,是否曾有过一丝悔意。这或许正是父子间长久以来的痛与结。

因此,文先生曾与紫菱的一次长谈中,请教紫菱对于此事应该如何评判。紫菱的建议,若是单独与谢浩山争辩,终究是谁都说服不了对方的结果。不妨让天下的百姓一起评判是非曲直,到底孰对孰错!文先生大为赞成,还亲自准备了《世家秘史》中的谢家篇。

起初,紫菱有所顾虑,不愿重揭旧伤,但谢家的表里不一,让她决定不再留情。

若是说韩家的故事让百姓大开眼界,热议不断。而谢家的故事,则是将舆论的热度再度升温。因为百姓的纷纷参与,讨论之声硬是将之前的舆论浪潮推向了高潮。

“即便是受家族庇佑,也不应牺牲个人幸福,将婚姻当作筹码。这背后的委屈有多深,竟将女子逼至绝境,自缢身亡。这样的家族,不要也罢。”一些百姓这样评判着。

还有一些商户如是说,“但若无家族庇护,何来锦衣玉食?每一代家族成员的牺牲,才换来下一代的安逸。”

又有一些书生说道,“正如一国,若无前辈的血泪牺牲,哪有今日的和平富足!”

还有一些长者评价着,“民族大义自然在前,但世家追求的不过是私利,说白了,不过是金钱与权力,与生死存亡无关,为何不能更宽容些,几万两银子换一个女儿的幸福,值得吗?”

“就是就是,已是鼎盛之家,何必还要汲汲营营的,宽松一点,子孙绕膝不美吗?硬了一辈子有什么用,只剩一个老头子,过得有意思,守着家族过吧!”更有一些妇人讲不出什么大道理的评价。

市井间的争论持续不断。文先生常常隐身于人群,倾听百姓的议论。与此同时,谢浩山也在做着同样的事情,无数次在夜深人静时自问,自己到底有没有做错,却始终无法得出结论。

谢家于议事厅中的讨论还在进行。谢浩岳在听取了谢简风对近况的汇报后,长叹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