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听到这句话突然醒悟,一拍额头道:“对,仲德说的有理,我出逃洛阳时陛下确实给我一封诏书。”
曹操立刻安排人写一封矫诏,自称是陛下旨意,让天下群雄前去勤王救驾。”
陈宫:“主公,既然如此还应该写一封讨董檄文,陈宫顿了顿,继续说道:“檄文中应当细数董卓的罪状,激起各路诸侯的愤慨,使他们更加坚定地加入讨董大军。”曹操连连点头,对陈宫的建议表示赞同。
数日后,讨董檄文传遍各州郡,天下豪杰纷纷震荡。
冀州渤海郡的袁绍看着手里的的檄文不由笑道:“这个曹孟德,还真是有点本事,不知诸位如何看待此檄文啊?”
袁绍转身看向众人,问道:“各位意下如何?是否要响应曹操的号召,一同讨董?”
其下颜树德率先发言:“主公,那董卓倒行逆施,残暴不仁,早已引起公愤。如今曹操发出讨董檄文,正是我辈为国立功之时。”
史文恭紧接着附和道:“颜树德说得没错!我愿为主公效命,斩杀董贼!”
沮授则微微皱眉,劝谏道:“主公,此事须从长计议。董卓势大,不可轻视。我们需谨慎行事,切不可贸然出兵。”
袁绍思考片刻,挥手道:“我意已决。即刻整顿兵马,准备出征!”
众将得令,纷纷退下开始筹备。一时间,整个渤海郡风起云涌,战争的阴云笼罩在上空。
南阳郡袁术大怒:“哼,这个曹孟德不过是阉人之后,有何能耐发布这讨贼檄文?怎么也应该我来才对。”
众人围坐在宽敞的大厅中,袁术高居主位,脸色阴沉地看着手中的讨董檄文,檄文上的文字犹如刀剑一般,刺痛着他的眼睛。
“诸位,你们如何看待曹操这篇讨董檄文?”袁术声音低沉,目光扫过众人。
袁焕率先发言:“此檄文慷慨激昂,痛斥董卓专权,倒也能激起民愤。”
杨宏附和道:“没错,曹操此举无疑是向天下人表明了他反对董卓的立场。”
袁术冷哼一声:“他曹操不过是想借讨董之名,扩充自己的势力罢了。”
“主公所言甚是,曹操野心勃勃,不可不防啊。”有人忧心忡忡地说道。
袁术眼中闪过一丝狡黠:“既然如此,我们不妨坐山观虎斗,待他们两败俱伤之时,再坐收渔翁之利。”
众人纷纷点头,认为这是一个明智的策略。
然而,也有一些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主公,我们若是袖手旁观,恐怕会失去民心,遭人非议啊。”阎象谏言道。
袁术皱起眉头,思索片刻后说道:“那依你之见,应当如何?”
“不如我们也发布一篇檄文,声援曹操,同时表明我们的立场。”杨洪提议道。
袁术微微点头:“这个主意不错,既能避免被人指责袖手旁观,又能保持我们的实力。就这么办!”
于是,袁术命人起草檄文,响应曹操的讨董行动。大厅内的讨论声渐渐平息,众人心中都在思考着未来的局势。
此时身在江东得刘辩看着眼前的讨董檄文对着鲁肃道:“你们如何看待此事?”
刘辩高坐上首,面色凝重地看着下面的众人。他声音低沉而坚定地说道:“如今董卓专权,欺凌汉室,天下动荡不安。诸位,今日召集你们前来,便是要商讨讨董檄文,以正天下之名。”
底下众人纷纷附和,一时间议论纷纷。有的人激昂地陈词,痛斥董卓的残暴行径;
有的人献策,主张联合各方势力共讨董卓。刘辩专注地倾听着每一个发言,不时点头表示赞同。
“主公,此事对主公有利无害,无论是主公身为汉家正统,还是为百姓除去一大害都应该去。”
坐在下首的一个黑衣和尚也道:“主公,应该去正好趁此机会观察一下天下群雄的势力。”
“也好,借着这个机会把江东六郡都收入麾下了,免得夜长梦多。”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一份讨董檄文的草案逐渐形成。刘辩亲自审阅,逐字逐句地斟酌修改。
他用毛笔在草案上作出批注,强调汉室的正统地位,号召天下忠义之士共同起兵,讨伐董卓。
讨董檄文定稿后,刘辩将其交由其他人传阅。众人无不振奋,纷纷表示愿为汉室效命。
刘辩看着眼前的一群人,心中涌起一股豪迈之情。
他深知讨董之路艰辛,但他相信,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汉室定能重焕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