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徒,您慢慢找吧,房扬不奉陪了,我要回常安接家眷避难去!”
房扬前脚刚到常安,后脚王莽就接到了王寻的启奏。
王寻为了推卸责任,将丢失斧钺的事一股脑儿赖到了房扬身上,还添油加醋地说了不少坏话。
王莽一听大怒,当即派了几个虎贲勇士将房扬一顿乱棍打得皮开肉绽,真就把他送回了老家。
然而,杀一个房扬容易,收拾这烂摊子却难上加难。
各地的义军越闹越凶,从最初的只为吃饱肚子到现在占州夺县,声势浩大。
官军打又打不过,逃又逃不脱,只能举手投降。
二千万石以下的官员被宰了不少,剩下的也只能盼着朝廷派兵围剿。
可王师连吃败仗,官军无力讨贼,却祸害起地方百姓来,比贼还狠十倍!
就连那个统领了十几万大军的太师公王匡,虽然有了国将哀章的相助,却也回天无力。
他们别说剿贼了,不被贼剿就已是万幸了。
王莽在东方的军事部署也宣告失败……
建国地皇三年(公元22年),夏日炎炎,阳光本应炽烈而明媚,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笼罩。
长安城内,宫人们惊慌失措,他们纷纷奔向王莽的宫殿,口中喊着不祥之兆。
从东方天际,无数蝗虫如乌云般遮天蔽日,它们肆意地飞舞,最终落在王路堂和其他宫殿楼阁之上,密密麻麻。
仿佛要将这金碧辉煌的宫殿吞噬一般,任凭人们如何驱赶,都无法将它们赶走。
这场景,对于王莽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
面对这铺天盖地的蝗虫,也只能无奈地叹息,然后发动吏民去捕捉。
对那些捕捉到蝗虫的人,他还给予丰厚的奖赏。
然而,王莽心中明白,这些蝗虫的出现,预示着关东的旱灾和饥荒已经逼近。
那些饱受饥饿和战乱之苦的百姓,像潮水一般向西涌动。
按照惯例,每当关东遭遇大饥荒,关中地区总会伸出援手,接纳这些饥民。
这一次,也不例外,数十万的饥民涌入关中,甚至有一部分直接涌入了京师。
王莽并没有排斥这些饥民,他任命了专门的“养赡官”来负责赈灾工作。
尽管那些赈灾的官员中还有不少饱私囊,
但这数十万的饥民并没有因此发生动乱,也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劫掠。
这足以说明,王莽的赈灾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
这也成为了他执政晚期少有的亮点之一。
而在南阳郡,刘秀家族所在的这片土地上,同样遭受了旱灾的侵袭。
此时,关东的饥民也恰好向西迁移,
他们的到来让荆州各郡县的豪族地主官吏们大为震动。
他们深知,关东的形势已经糟糕到了极点,
如果饥民们振臂一呼,那么将会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其规模或许堪比当年的赤眉军。
刘秀家族种植的是水田,因此情况相对较好一些。
但如果再涌入大量的饥民,那么这片土地也将无法承受。
所以,当地凡是有条件有资源的家族,都纷纷组织宗族成员进行防御,以备不时之需。
就在这时,荆州地区逐渐形成了三种不同的势力。
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绿林兵。
他们曾经击败了荆州牧,但内部却发生了瘟疫,死伤惨重。
为了避免全军覆没,绿林兵一分为二,分别向北和向西转进。
王匡、王凤带领的“新市兵”和成丹、王常带领的“下江兵”,成为了荆州地区的新势力。
而始建国地皇三年七月,新市兵进击南阳郡的随县,虽然未能攻下,但平林县人陈牧却起兵响应,号称“平林兵”。
正在逃亡的刘秀族兄刘玄也加入了平林兵并担任官职。
至此,源出绿林兵的这三支队伍逐渐超越了“盗贼”的规模,成为了荆州地区最具活力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