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章 战斗知识(2 / 2)太阳之门2188首页

如前所述,这本训练大纲里是没有详细讲MCF战的细节,它只是告诉阅读者,一旦遇到MCF战,尽最大可能执行逃离并拒绝卷入。大纲更加侧重于防御战和突袭战的特点,以适应“麻辣兔头”号真实会遭遇的战斗。李鑫在这里专门强调了三种万能的简化思路,并一一列举了用法。

第一种是合理的利用元帅级这台定制舰船跨级别武装的各种设备,在信息战上争夺优势掌握最先主动权,以软性战斗替代硬杀伤防御尽可能保全自己。在防御战中,利用间歇性信息欺骗浪费敌方武装的性能,误导对方错误使用DV,削弱对方的有效击杀率;在突袭战中,利用信息欺骗掩护己方武装的逼近,并结合强大的观瞄手段,综合提高杀伤概率;

第二个是尽可能进行欺骗战术,隐蔽己方远超当前吨位级别的战术能力,提前隐蔽布置各种战斗武器(例如KKV导弹),并且尽可能以单次饱和攻击替代持续性攻击,科研舰应当一击脱离而不是持续保持战斗,不可以主动卷入任何近身战;

第三个则是要谨慎的利用轴炮作为杀手锏,一旦进入格斗战(10000km内的战斗),所有的战术战法都应当围绕它展开,并且着重强调首发击杀。这台元帅级科研舰要尽可能创造一个信息谜云,在对方已经进入无法脱离的不可逃逸区时给予压倒性的打击------元帅级的轴炮是独一无二的小舰船上的高威胁武器,一旦命中即便是巡洋舰都会重创甚至失能,要将它的威胁发挥到最大。

翻过这一段,李鑫的教程里【太空作战基本武器】一章开始讲解太空战的武器。当前太空战主流的武器主要是远距离聚变核弹、KKV、相位激光、磁轨炮五种类型,威胁级别顺位降低。只有五种主流武器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不是华而不实的武器,而是各有特点的实际可用的武器。

首先是核弹,和很多没有相关知识的人想的不一样,太空中的核弹杀伤力比起地面上爆炸的核武器高了不知道多少倍,大气吸纳了太多的热能和辐射才产生了一点孱弱的低效率冲击波,而在太空中的核弹释放的光辐射和高能粒子射线足够将附近的舰船大范围的表面烧毁,并严重的杀伤舰船内部所有电子元器件和人体组织,一发当量合适的核弹破防突入舰队群中(即便是以半径300km分散的舰队群)能瞬间秒杀一整个舰队。再加上导弹的远程布置和机动能力,核导弹是太空大型战斗中绝对的主力,基本上是以光秒为单位进行作战的远程战略级武器。

其次就是KKV动能拦截弹,作为导弹中的下位存在,它依然是可以提前释放和布置的自带动力武器。只要有合适的引导,它能在数光秒的范围内执行打击任务。在太空使用导弹看似笨拙落后,但无法绕过的的是,导弹依然以其可以自带动力精确跟踪目标、可控数量和轨道占据了太空战斗的上位生态位。KKV导弹无论大小,它们都统治了大于5000km外所有的战斗范围。在它们之中,重型KKV导弹更加侧重于单发杀伤威力和远程布置能力,轻型KKV导弹更加侧重于隐蔽性,但即便是轻型KKV导弹,一发命中关键部位也足够瘫痪一整台巡洋舰了--------地球上以马赫为单位的武器杀伤力都足够惊人了,太空中以km/s的速度单位能释放的动能可不是开玩笑的。

以上两种武器是远程武器,而接下来的就是中近程武器,激光武器和电磁炮武器了。

太空战中,激光武器因为其光速级的反应速度统治了300~5000km内的绝大部分战斗,但是其受限于配套散热部件的巨大体积和瞄准精度问题(对于光斑位置控制是学界难以逾越的难题),往往只有在巡洋舰级别的大型舰船上才能体现出足够的优越性,否则就会因为功率过低导致输出不足、受到干扰后瞄准精度过差等一系列原因变成废物或者毫无意义的装饰。如果既无法烧毁KKV也无法过热烧毁对方舰船,那还不如抛弃激光武器使用KKV。不过激光炮有一个很特殊的用法,在光学传感器的对抗中,激光武器占据了不可或缺的地位,如果既没有拿到信息战优势,又没有激光武器进行远程压制,那么面对复杂的传感器卫星云己方无异于裸奔。

电磁炮则主要统治了0~300km内的战斗,一般电磁炮如果做的初速太高将会导致弹丸出膛瞬间就被电磁效应给自己烧没了、或者后坐力过大把舰船震的失衡,因此绝大部分电磁炮都是5KM/S级出膛速度的近防御炮,或者是“长在电磁炮上的飞船”才能携带的进攻性的百米级轴炮(这种东西才能威胁到5000km距离的舰船)。由于电磁炮可以做的足够小,热量产生更低、物质撞击KKV破坏效果比低功率激光好,对于小型舰船来说,配备电磁炮比激光炮更加合理。

大舰一般来说很少使用电磁轴炮,毕竟这不是一个好的进攻武器,在大型的激光战舰面前这东西纯粹是个笑话,对于巡洋级别的战舰想要彻底压制传感器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只要能以任何手段探知到对方电磁炮弹出膛,只要做一个轻微的侧向机动并且对来袭方向进行激光照射就可以直接免疫电磁炮。因为如果打的是穿透破坏弹会直接因为十几秒的位移而打空,如果打的是碎裂霰弹则会因为碎裂颗粒被面杀伤的激光光斑彻底烧毁--------激光并不是幻想中的直线出去,而是像是个超级手电筒一样有散射角度,是一个面杀伤武器---------所以很少会有大型轴炮舰,这种往往都是有特殊需求的舰船才会使用,比如土星帝国私掠者们最高战力弩炮级(霰弹打掉民船散热板进行无害化处理),这是全太阳系唯一已知的制式舰船使用电磁轴炮的。

至于其他的武器,什么电浆炮、中子粒子束、质子离子束等,教程评价都是“特殊作战武器,散射效果太强烈、容易被较为良好的结构设计无害化,没有任何远距离作战意义”。

对于各种武器,教程中专门讲了一个特点,那就是太空中的武器是存在“射程包线”的,射程包线往往是以对方机动逃逸概率及武器接近时间来进行动态计算的。因此交战时武器的射程是动态变动的,不是一成不变,尤其是对于导弹和电磁炮这类武器,绝对不要陷入固定思维,否则将会因为固化思维导致错误的判断进而遭遇灾难性后果。

更后面一点的【太空作战基本规避方式】里,李鑫开始不吝笔墨的进行了着重的讲解,就当下的技术条件下,太空船作战有点类似于地球战斗机的思路,但又不完全一样。虽然舰船DV相对于导弹是多了几十倍,但是只利用DV进行多次规避完全不现实,因为DV也是舰船的生命,这相当于用珍贵的自身生命去躲避敌人的普通攻击,是要尽可能地节约的。

因此,规避和战斗思路的总结一样,也应当是有三种思路,李鑫将它们列举如下:

一是基于信息战实施小规模机动,辅助以利用瞄准精度问题,使对方的激光武器/迫近的KKV武器错误的锁定非正确的位置,导致对方完全打错目标/来不及修正轨道,这属于全段防御,然而往往只能在末端体现效果,必要时甚至可能动用一些硬杀伤手段。这种防御听上去很危险,但却是最出乎人意料最能骗取对手注意力的方式;

二是散布干扰设备,大型舰船更偏好使用导弹发射巢装载的重型热诱弹在前方打出一大片的高温干扰云,在舰船前方撑起一大片的“盲区伞”,因为大型舰船体积更大更难机动、拥有大量离舰传感器可以进行超越攻击;小型舰船则偏好在舰船本身表面布置干扰弹发射槽,通过拉出一片并行前进的干扰伞导致锁定失效,不过最优秀的护卫级战斗船游戈级采用的是和大型舰船一样的发射型干扰弹,这种方式属于是中段防御;

第三才是利用舰船的DV,将来袭的导弹给硬生生烧光转向的DV以达到脱离,这种需要良好的轨道规划,属于策略性对抗的首段防御。极为有效,但是代价过重,如果没有良好的补给支持这样无异于燃烧自己生命,对于相对难以获得补给的科研舰来说是最不推荐的方式方法。

教程里还着重解释了轨道计划的重要性和核聚变推进时代下五种经典轨道作战模型,分别是对向交汇、侧向交汇、尾追交汇、高轨轰炸、低轨狙击。

对向交汇是双方的轨道在交汇点向量方向完全相反,这种交汇的作战特点是交战节奏极快,相对速度极大,几乎没有机动规避空间纯粹拼火力;侧向交汇则是交汇点向量方向带一定夹角(一般是45~135°夹角范围),相对速度可以被以较低代价进行控制,可以演进为尾追或者对向,可以灵活控制作战节奏;尾追则是经典你追我逃,但是追击者通常会占据极大的射程劣势,基本只有对下碾压进攻者才敢采用这种打法,所以通常也被防御者用于逃跑;至于高轨轰炸和低轨狙击,则可以理解为高打低的能量优势和从容、低打高时出其不意和相对隐蔽性。

李鑫认为,王蒙他们的元帅级可能未来将会面对的一般都会只是侧向交汇,因为一台科研舰,它本身应该面对的是反海盗挟持才对,将科研舰丢入其他状态的战场被李鑫认为纯属作死。这个前提下的【太空武器基本应对策略】就简单粗暴得多了,可以概括为“一抢两逃”。

这“一抢”指的是“面对导弹战舰抢先机”,科研舰必须先手发射加速后的KKV至少三波,利用己方KKV具备额外DV的欺骗性让对手误判攻击节奏,配合信息战来取得首轮对对方造成杀伤,如若不行,尽快进入尾追轨道规避完所有的饱和打击波次,等待目标追击近身后利用电磁轴炮回头一发消灭对手。

“两逃”则是“见到两种对手立刻逃跑”,它描述的是两类绝对不可战胜的对手,分别是大功率激光武器舰和带有核弹的大型战舰;面对大功率激光战舰时,元帅级应当启动信息战后能保持多远就保持多远,绝对不要进入射程,否则就是找死;面对带有核弹的大型战舰?跑,头也不回的跑,那根本不是元帅级可以应对的对手,除非有代替送死的队友,否者绝对不要单挑拥有重型反舰核弹的战舰,不要幻想自己是什么世界主角可以有惊无险,实力上的差距这是不可逾越的···········诸如此类云云。

如果我偏不只会跑呢?

一股子莫名其妙的胜负欲涌了上来,王蒙冷着脸启动了虚拟战斗训练,反正虚拟训练里不会死,他就要挑战挑战这些人眼里的极限。如果可以打破这一点,那就是对那个人狠狠地一记耳光。好胜心驱动着王蒙,让他完全不想着退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