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1天(2019年4月2日,星期二)——东东在哪里
春天来了,学校又组织了一次“实践活动”——去圆明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不过爸爸觉得其实就是春游。
爷爷奶奶都说我小时候去过圆明园,可是我自己一点儿印象都没有了。
可能我小时候无论去哪儿玩儿都只是单纯地看看风景,根本记不住这叫什么地方、有什么典故。
昨晚爸爸一边帮我整理行囊一边跟我聊起圆明园,他说其实圆明园的确是有很多“历史”、“文化”、“艺术”的元素值得探寻的。
这个地方对于中国人来说可并不平常。
我知道,老师带大家做过“预习”了——
圆明园是古代清朝皇帝的“后花园”,里面修建了豪华的宫殿、精美的园林、各种中西风格的壮观建筑,聚集了数不胜数的奇珍异宝。
可惜后来有外敌入侵,可恶的侵略者把宝物都给抢走了,还放火烧毁了圆明园。
现在的圆明园已经是一片废墟了,大量的文物流失海边,其中就包括特别着名的“十二生肖兽首”。
爸爸赞许地表示我说得很对,他还给我补充,说圆明园曾经被外国人称为“Summer Palace”,也就是“夏宫”,而烧毁圆明园的入侵者是英国和法国。
妈妈在旁边听着,觉得我真的是长大了,连这种话题都能跟爸爸聊到一起了。
在爸爸印象里,跟着学校组织的活动去圆明园,主要是去“受教育”的。
在看过断壁残垣的废墟之后,要“牢记屈辱的历史”,明白“落后就要挨打”,并且立志“奋发图强努力学习”。
不过在今天的“实践活动”当中同学们好像却是更多地体验到了春游的乐趣。
美好的春光令人陶醉,大家一起分享午餐的环节更是让人开心。
至于讲解员讲解的内容,我只记住了一条——现在保留下来的圆明园仅仅相当于原址面积的三分之一了。
这倒没关系,开心就好,只是有一件事小小地困扰到了爸爸。
游览结束之后老师在陪育平台上发布了两张游园的集体照,但是爸爸在其中一张照片上却怎么也找不到我。
爸爸把照片发到了微信群里,让大家一起找找看。
可大家也找不到我,在手机上把照片放到最大也还是找不到,我到底在哪里呢?
最后还是妈妈“发现”了我,她在照片里的一个位置画了个圈儿。
圈儿里隐约能看到一个低着头的小孩儿,几乎完全被前排的同学给挡住了,妈妈说“肯定是这个”。
晚上爸爸向我进行了“求证”,果然,我说那个低着头被挡住的小孩儿就是我。
当时我正在低头捡东西呢,于是就这样“错过了集体照”。
爸爸无奈地心想——这小孩儿可真行呀……
--------------------
第2822天(2019年4月3日,星期三)——爸爸做的饭
上周奶奶把脚崴了,结果去医院一检查还挺厉害,有点儿骨折,必须静养。
这对在生活上一向依赖奶奶的我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首先奶奶不能带我睡觉了,我只能每天跟爸爸妈妈一起睡。
要知道我以前可是一晚都不肯跟爸爸妈妈睡的,但现在也只能“妥协”。
再者以前都是奶奶无微不至地照顾我,再加上我实在是比较懒,“醋瓶子倒了都不扶”,奶奶只好一路跟在我屁股后边儿伺候着。
现在可不行了,奶奶基本上只能靠在沙发上休息,我只得自己伺候自己。
偶尔还得帮奶奶递个东西什么的,再想偷懒儿可不容易了。
还有个很明显的变化,就是每天早上我得吃“爸爸做的饭”了。
以前每天早晨奶奶叫我起床、帮我穿衣服、给我梳头、伺候我洗漱、给我做饭。
我基本上处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状态,而爸爸妈妈则是自顾自地画画儿和练萨克斯。
现在早晨不同了,妈妈叫我起床,我得自己穿衣服,妈妈给我梳个简单的发式,再稍微协助我洗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