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一章 楼观派(1 / 2)乡间拾遗首页

两千五百年前,道家师祖老子出函谷关,被函谷关令,一个叫尹喜的人,留下来,作了一本五千字的道德经,因尹喜结草为楼,以观星望气,固名为楼观,而流传下去的教派,被称为楼观派。

楼观派善于自身修行和符篆,又善于观天象,占吉凶,教派兴起很快,在唐代,成为了李氏唐朝的皇室宗教,而此后逐渐走向衰败。

元朝时,蒙古问鼎中原,此时已没落的楼观派,大部分都并入了全真教中,另一部分,选择南迁,其中一支,便留在了我们这里。

民国时,我的祖师,成为了此地楼观派最后的传人。

据说我的祖师,年轻时可以算的上是泼皮无赖,干尽坏事,机缘巧合,成了楼观的传人。祖师天资聪颖,虽然半路修道,却进步神速,不仅修为高深,而且符篆,炼丹,风水,占卜,奇门遁甲无不精通。

祖师最开始是在别的地方修道,那时他就收了大徒弟,就是我太师伯,后来因为追赶麻匪,进了山,在道士湾修建了道观。之后在当地又收了两个徒弟,一个是我太师傅,另一个算的上是我太师叔,只是后来又还了俗。

太师伯最像祖师,却迷恋上了禁术,被赶了出去。

太师傅则一身正气,奈何天资平平。

太师叔则因为年轻气盛,跟随祖师不过几年,就出山闹革命去了,走的时候,祖师将奇门之术,悉数传授给他,希望他能以此报国。十几年后,太师叔因为战场上炸瞎了眼睛,又回到了这里,只是还了俗,而后将奇门之术传给了张瞎子。

祖师爷很另类,不在乎形式,讲究以道德经修心,所以道士湾的房子,一点都不像道观。太师伯虽然另立门户,但心中仍尊祖师为师傅,而且在他遭受天谴时,是祖师派了太师傅去救他。所以,后来两个道观平时虽来往甚少,但是每隔十年,会一起为祖师举行冥寿诞。以前都是在道士湾举行行,后来因为镇上的道观人比较多,而且道士湾太过于偏僻,师傅便同意在镇上的道观举行。

师傅站在大厅里,指着后面的两幅画像,介绍其中一幅是元始天尊老子像,另一幅就是楼观派的尹喜祖师,其实之前我也好奇过,为什么师傅做斋事供三清,大厅里却挂着这两幅,原来是因为我们楼观派流传过程中,也吸收了不少别的派别的文化,但比起这个,我对道术的兴趣更大。

师傅总是一边教授我道术,一边强调我修心,其实他也是害怕我有一天会堕落。

但是我心里已经猜出,祖师不仅道术高强,也精通禁术。而且太师伯遭受天谴时,竟然能被祖师爷算中,还能化解。那么天资足够聪颖,禁术也一样能修。

谁会认为自己不聪明呢?

不知不觉,便要过年了。

母亲接我回去,让师傅一起跟我们去宋湾过年,师傅说他要去女儿的姥姥家,女儿虽然常年不怎么照顾,年还是要陪她过的。

拜完年,初六我就回了道士湾住,那时候师姐也来了道士湾,说住几天就去县城上学,再不到半年的时间,就要高考了。

初八的时候,师傅要去镇上举行十年一度的祭典,本想带着我去,让师姐回家的,师姐不愿意,还要住几天,师傅也舍不得,便让我留下来陪师姐,他带着祭典用的青铜剑和扳指去了,照常理下午举行完祭典,之后就能回来的,可是等到傍晚,还没见到人。

我记得师傅说过,如果青铜剑不在道士湾,道士湾就不能住人,便让师姐跟我去宋湾住一晚。师姐不信邪,说:“这世上哪那么多神神鬼鬼的,我时候就是在道士湾长大的,按你们说的孩子最容易看到鬼,我却一次没看到过。”

我心里虽有点担心,但是想道士湾毕竟是祖师的道场,哪有什么妖邪敢靠近。

师姐又劝慰我,说师傅估计路上耽搁了,如果晚上回来,看不到我们,那他才担心呢。

我觉得有理,便同意留下来。

那时候没有电视,也没有什么玩的,我便跟师姐在书房里看那些道士的书籍,翻来翻去都是那些,有的我翻几页就没兴趣看了,因为道家里的神仙太多了,名字都起得老长。只是其中一本,吸引了我的兴趣。

太平经。

之所以引起我兴趣,是师姐告诉了我这书的来历。

传说在汉末,那个动荡的年代,有个人叫张角,一次他上山采药,遇到南华老仙,传授了三本太平要术,仙人告诉他要匡扶正义,切不可为非作歹。修此经书后,张角能呼风唤雨,成了起义军的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