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氏避难营,三面环山,一面临河。
在河与山之间,有一条山路蜿蜒向南,一直沿路走下去,能到临风渡,在那里过河,再一直向西,便能到达新都长乐。如若沿路走上一段距离,然后转向东行,则能到壶口镇,过了壶口,便是上京-常山城市群,
怎么样,听起来是不是交通四通八达?然而实际情况恰恰相反,这里路途险峻,一不留神,便会落个车毁人亡。而且那十万大山,不是说翻越就能翻越的,山中豺狼虎豹出没,动辄上百里寥无人烟,行人一旦在里面迷失方向,其下场不言而喻。
此路还是断头路,路的终点有一山峰,名为掷笔峰,其山形陡峭,直上直下,宛如一枝毛笔插在群山峻岭之中,是最近几十公里内的制高点。传说有仙人自天上掷笔,落地成峰,因而得名掷笔峰。
掷笔峰下,山势开了个口子,口子南北宽不过百米,两侧的山峰却有百丈高,因此这山口看起来,如同在两扇紧闭的大门之间,留了一道门缝,端的是鬼斧神工。
过了这道门缝,地势略有开阔,在沿山谷继续东行数百米后,眼前豁然开朗,一道峡谷,南北走向,占地数百亩。峡谷土层肥厚,本是大河泛滥之时,淤积在此处的泥沙。峡谷南侧山势稍矮,因此谷内并不缺少阳光,谷中草木生生死死,直把这泥土,沤成了黑土地。
若非此地过于偏远,再加上之前屡受河水浸泡,这里早就该有人捷足先登了。
整个峡谷的地形走势犹如一个左右翻转的L,而那所白家煤矿的位置,就在L形的拐角处。矿井口建了几座房子,便是之前白铁两家的住处,此时已改造成林氏避难营的施工指挥部,满满当当需要挤进去近十几口子人。
最大的那间堂屋里,此时灯火明亮,一群人围坐一圈,正在研究着一张大大的施工图纸。
如果只是为了抵御尸群,只需在谷口建起一道城墙就足以应对,只要城墙修的足够高,城内居民就会足够的安全,大家缩在谷里,种种地,养养鸡,男耕女织,也能世代繁衍下去。
但未来要面临的末世,远没有那么简单,比如,核大战之后的辐射该如何应付?如果丧尸变异兽演化出了飞行能力,该如何应付?如果气温骤降,地表达到绝对低温,又该如何应付?如此种种,不得不防。
因此,一处合格的避难所,需要同时满足抗辐射、抗生化、抗严寒的功能,还要有能有充足的燃料、自给自足的食物、源源不断的水源、安全的空气、足以自保的武力,以及基础的工业能力。
整个林家避难所的核心部分,是那处矿洞,矿洞产出煤、铁,既能提供能源,又能提供工业材料。沿着矿洞走势,在两侧开辟出足够的空间,就能将空气过滤设备、净水设备、火力发电机组、蓝藻培育罐安置下来。剩下的部分则是居住区、作坊区、采矿区。
这项工作可大可小,建的好了,整个矿洞容纳千人不成问题,建的差了,容纳个三四十人,就不错了。而以大家伙当家的人力物力,能把这地下避难所修到足够容纳自家老小的程度,已是极限。
这项工作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有两个,一是此处临河,太容易渗水,二是前几年地震,震塌了一段坑道,仅存的井段,容量有限。
除了地下避难所部分外,第二项重要工程就是地上部分的建设。在核大战之前,以及危机解除后,地下的人们终归是要搬回地表居住的。那处占地数百亩的黑土地,利用好了,足以在这段峡谷里,养活上千人。在未来的未来,那里将会出现农田、村镇、工厂、学校,文明的种子将在那里重新生根发芽,子孙后代们,将会在那里繁衍生息。
不过这项工作目前并不着急,地表建筑无论修的再好,等到核弹降临那一刻,也会被荒废,因此无需投入太多,足够眼前使用就行。
第三部分,则是防御工事。武力这东西,任何时候都不嫌少的,要知道手里有剑不用,和手里无剑可用,完全是两种概念。整个林家避难所的防御工事,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是谷口防御,第二是掷笔山防御,第三是网格防御。
谷口防御很好理解,修建一道城墙,连接两侧的山壁,只要敌人敢从陆地上进攻,就要做好当落水狗的觉悟。谷口城墙自然是越高越厚越好,城墙内还要留下运兵道,留下射击口,运兵道最好还要和地下避难所连接。城墙的位置并不在谷口,而是向谷内退进去百八十米,这样,城墙前就会留有一个喇叭口,就算是大河断流,敌人的百万大军杀到了城下,他们一次性也展开不了多少兵力。而且城墙还有另一个用处,那就是防涝。
掷笔山防御又是什么呢?掷笔山作为最近几十公里范围内的至高峰,易守难攻,不用白不用。只需要在山顶安装一门巨炮,再给巨炮罩上厚实的装甲,配上密集的防空,就能扼守附近几十公里范围。要知道,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而且自古攻城为下,略地为上,从战略角度考虑,掷笔山防御代表着略地,也代表着真理。
至于网格防御,指的是通过高墙,把谷内土地分成一个个井字格,到时候,就算敌人攻破了谷口防御,基地里的人也不会毫无自保之力。
……
“对了,姜南和林雪到哪了?”
“说是在洛南,堵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