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的休整后,契科夫大尉派人来通知他们:防务交给兄弟部队,他们要赶到上库姆斯基137.2高地进行防御。
“三八”集体农庄离目的地有不短的距离,为了增员及时,所有人都乘坐了附近的t34/76坦克团。
这种坦克是后来大名鼎鼎的t34中型坦克的早期版本,不过即便是早期版本也已经足够优秀这里及下面都是早期型,t34/85是到了战争的中后期才出现。它几乎完美地结合了“魔幻三角形”速度、装甲和武器。
柴油发动机非常皮实,能够应对几乎所有极端天气条件,宽大的履带可以轻松应对秋季泥海和冬天的雪;
革命性的倾斜式装甲,让它的正前方能从容应对当时德军大部分坦克炮的直射;
一门76.2毫米的主炮更是让它的火力出类拔萃。
最让苏军振奋的莫过于这种坦克生产工时短的多,可以大批量化生产,而且维修相对容易,故障率较低。
不过它的缺点也有,
比如:
一是作战效率差,由于t34/76是双人火炮,这意味着车长要担任炮手,瞄准镜光学技术差,没有退弹器,作战效率极低。据说一辆t34一分钟只能打三发炮弹。
二是早期的t34坦克只有连长有无线电。
三是悬挂占据空间太大,让内部空间更加狭小。
不过跟它的优点一比,其实这些在战争时期也不算什么太大的问题,这款坦克一直都是苏军对抗德军装甲部队的有效利器,直到t34/85等新型坦克的出现。
所以当林辰和汉特等人坐在皮实的t34坦克上“喝西北风”时,大家的心情还是十分愉悦的。
有了坦克的帮助,林辰他们在黄昏前终于抵达了137.2高地附近,当他们得知季阿萨米泽中校的步兵第1378团在德军第六装甲师的反复冲击下已经全部牺牲后,纷纷表示要不顾连续作战的疲劳,要对高地进行反冲击。
在精锐的坦克团支援下,契科夫大尉率众跟其他兄弟部队一起,如摧枯拉朽一般消灭了突入之敌,
137.2高地上的防御阵地又得以恢复,上库姆斯基仍然牢牢控制在苏军手中。
这座高地,其实就是一个小土坡,但是它有点类似斯大林格勒的马马耶夫岗,也是上库姆斯基的制高点,所以就成了两军争夺的焦点。
高地上的白雪早就被炮火犁的黑乎乎的,两军阵亡将士的尸体与德军被击毁的装甲车辆,就这么横七竖八的堆积在土坡上。
鲜血染红了整座高地!
由于大家都已经精疲力尽,实在没有什么力气去收敛遗体、打扫战场。
所以这顿晚饭几乎就是在尸堆里解决的。
入夜后,温度降到了零下二十度,
由于没有接到撤退或者换防的命令,所以大家只能抱着枪支在冻的硬梆梆的战壕中凑合一晚,虽然有一部分的军用毛毯什么的御寒物资,但天气实在太冷了。
林辰的手脚都有点冻麻了,如果不是重伤员,还没有资格躲到坦克车里休息。
他和汉特,还有另外两名战士紧紧依偎在一起,用体温互相取暖。
在战场上,战友就是过命的亲兄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