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9章 风雨欲来浪翻涌(2 / 2)正道传说首页

老者抬起头,说道:“乘风,你来了。”

老者指了指旁边的椅子,示意他坐下。柳乘风依言坐下,开口对老者说道:“周检所使剑法正是《九州苍穹破》,与我们所想一样”。

老者说道:“龙傲天那边有什么动作?”

柳乘风说:“龙傲天令万镜司监视周检,更把镇国侯府赏赐给了周检。怕是已经知道周检的身份。”

老者听后面无表情,缓缓说道:“对于龙傲天在明知周检身份的情况下,仍对其展现出恩宠有加的态度,此等行径确实令人费解。当初千辛万苦送周检离开皇城这旋涡,没想到阴差阳错下他又回到了这里。”

柳乘风说道:“或许周检注定不凡。”

老者沉默许久才开口道:“当初戚百威收留周检,想必也有所图谋。”

柳乘风沉思片刻说道:“戚东麒行事诡谲,也不可不防。”

柳乘风接着说道:“周检的资质绝世罕见,如果在同等境界他所使用《九州苍穹破》的威力远超于我。”

老者讶异,柳乘风在剑道上的造诣,不说天下无敌,至少在这皇城之内也只是在他之下。然而他竟然说,周检在同等境界下使用《九州苍穹破》的威力远超于他,这确实让人吃惊。

老者放下手中的茶杯,沉思片刻,道:“如此说来,岚山有个好儿子。”

柳乘风点头称是道:“岚山师兄在九泉之下定能瞑目。”

老者微微点头道:“你且去吧,继续关注周检的动向,有任何消息,及时向我汇报。”

柳乘风起身行礼,道:“是,弟子告退。”说完,他转身走出茅草屋,御剑离去。

老者看着柳乘风离去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陆岚山是他的大弟子,周检是他的徒孙,周检拥有绝世天资本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但他却长叹了一口气,能否在这复杂的局势中生存下来,都还是一个未知数。

一方世界,两千多年没有人能飞升,这是一件极可怕的事情。无数仅距飞升一步之遥的绝世强者,蛰伏在暗处搅动这世界的风云。

......

另一方面,周检在离开万镜司后,也回到了自己的住处。他心中充满了疑惑和不解,对于皇帝的态度,他感到十分意外。

为何皇帝宁愿打破太祖的铁律也要放过自己?自己貌似也没有能讨得皇帝的欢心,为何对自己又恩宠有加呢?

这真是一个复杂的世界。

想不清就不强迫自己去想了,努力修炼提高修为,让所有阴谋诡计都变成纸老虎。

今日面对龙固安的境界压制,让他感觉自己融合期境界似乎要有所突破,再下个境界就是炼气化神境心动期了。

心动,指的是心灵深处突然涌现出的悸动。在修真世界里,心动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它标志着修炼者的心灵开始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

在心动期中,丹田内的莲花开始绽放,结出那独有的心脏。这不仅仅是一个生理上的变化,更是一个心灵层面的蜕变。两颗心,一颗是凡尘俗世中的心脏,一颗是修炼路上诞生的心灵之核,它们的跳动似乎形成了一种奇特的共鸣。

心动期的特点之一,便是两颗心的跳跃和对真意的迷茫。在这个时期,修炼者的心灵如同一只迷失方向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却始终找不到归宿。他们开始思考,何为真意?何为道心?这些深刻的问题如同夜空中的星星,闪烁着神秘的光芒,引领着他们走向未知的领域。

在这个期间内,一点点执念,一点点心魔都会被无限的放大。这些执念和心魔如同黑暗中的幽灵,悄无声息地侵蚀着修炼者的心灵。他们或许是对权力的渴望,对金钱的贪婪,对美色的迷恋,或是对过去的执念。这些执念和心魔如同沉重的枷锁,束缚着修炼者的心灵,使他们无法继续前进。

很多人在心动期被卡,都是因为心境问题或者是内心的执念。他们或许在思考中迷失了方向,或许在执念中无法自拔。但正如古人云:“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只有真正明白自己的所求,放下内心的执念,才能在心动期中找到真正的出路。

但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渡劫之厄。雷劫并不儿戏,无数天之骄子丧生在雷劫之中。资质越高,所受雷劫之威就越大,一般渡雷劫都需要强者在旁护道。

看来要找个机会和蔡知书说说他准备渡劫的事才行。

......

与此同时,蔡知书和左先行也在书房中密谈。

近期发生许多大事,导致朝堂动荡,人心不稳。

左先行说道:“平南王多次上书请愿要讨伐妖族为儿子报仇。蔡兄此事怎么看?”

“平南王老来得子,却想不到唯一的儿子被妖族所杀,他的心情我能理解”蔡知书说道,这似乎引起了他的共鸣

左先行心想,蔡知书为当世大儒,政治嗅觉却迟钝得惊人,看来果真是人无完人,和他谈论朝政让人费脑。

左先行说道:“讨伐妖族牵一而动全身,需要重头再议。现在朝廷各派林立,夺嫡之争愈烈,若我们清林世子不能团结一致,怕在朝廷上无一席之地。”

这句话蔡知书是听懂了,左先行是想和他结盟,增加朝堂上的话语权。自己身为儒门掌教,聚集合拢儒家官员确实是手到擒来。

蔡知书思考良久才说道:“容我思量数日。”

左先行点了点头,他知道蔡知书需要时间来考虑这个提议。毕竟,结盟是一件大事,需要慎重考虑。他并没有强求蔡知书立刻给出答复,而是给了他足够的时间去思考。

蔡知书看着左先行离去的背影,心中不禁泛起一阵波澜。他知道,朝堂上的争斗已经愈发激烈,自己作为儒门掌教,也难免被卷入其中。

他并不想让自己的门派成为任何一方势力的附庸,他希望能够保持儒门的独立性和纯洁性。

然而他也清楚,现在的形势已经不容他再置身事外。他必须做出选择,否则儒门可能会在这场争斗中灰飞烟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