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1章 通水(2 / 2)穿越异世之天灾重启首页

荆尧带着周林二十几人灰头土脸的从山上下来。

模样狼狈,但瞧着都没受伤。温群一见他身影就走过去,焦急地问道:“阿尧你怎么了,没事吧!”

荆尧摇摇头,将她紧紧抱进怀里,任瑶瑶也扑过来抱住他们两人。等温群帮他擦完脸后,他才松开任瑶瑶,看着温群的眼睛,认真地说道:“没事儿,还有一波,等一会水就来了。”

对于他的话,周围的人都忐忑不安,既期待,又害怕。

前头又传来一阵剧烈的响声,大家的目光都向声音传来的地方看去。

随着时间推移,被堵住的河水开始慢慢被引流到左峰和中峰之间的沟渠里。

由于地势较低,水流自然而然地向这个方向流动。

在前方河道的拐角处,一股红褐色的巨大洪流带着黄土突然出现在众人视野中。

这股洪流宛如瀑布般从上游倾泻而下,溅起的水花高达三米多,形成壮观的水浪。随后,它像一支庞大的军队一样朝着人们奔腾而来。

水流波涛汹涌、铺天盖地且势不可挡,仿佛要吞噬一切。

那轰轰隆隆的声音不仅拍打岸边,更震撼着每一个观看者的心。

所有人都震惊得说不出话来,喉咙像是被人紧紧掐住,整个身体都变得僵硬。

这惊人的景象深深地烙印在许多村民的记忆中,甚至成为他们一生都难以忘怀的经历。

当嘉庆河的水终于从左峰和中峰的沟渠中流出时,周围的百姓们不禁激动得热泪盈眶。

人群中爆发出各种各样热烈的声音,感谢声、惊喜声、不可思议的声音……种种交织在一起,形成一曲奇特的交响曲。最终,这些声音都化为虔诚的跪拜,变成诚挚的感谢。

他们庆阳县祖祖辈辈,世世代代祈盼的事情,在今天,终于实现了。这不仅仅是水的问题,更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

钱村长每每想起这件事,都会激动得热泪盈眶。他这辈子值了,真的值了。

他们三桥村,旱了几代人,这么多年来,他们一直生活在缺水的阴影下,而如今,终于通水了!通水了!!!通水了!这个消息让所有人欣喜若狂,甚至有人喜极而泣。

有水了,田头不再干旱,大家以后就可以种庄稼了,可以种地了,也可以吃饱饭了。想到这里,村民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他们仿佛看到了未来的希望,看到了丰收的场景。那金黄的稻穗,绿油油的菜地,肥沃的土地……这些美好的景象瞬间填满了大家的内心,让他们充满了喜悦和憧憬。

这天,县城里,温群开的豆腐店人山人海,后厨的石磨都要磨出火花了。

本来这一块豆腐卖一文钱,就没有想发财,只是为了改善民生。

这店铺,不但接受铜板,还接受以物换物,没有铜板的话,也可以用鸡蛋来换豆腐。经常有村人拿鸡蛋来换,虽然利润薄,但是,往来的人倒是非常多。

遇到这样一件大好事情,整个县城的百姓对于县令都改观,又得知这个消息,大家都很乐意捧场。

而且豆腐美味可口,不失为餐桌上的一道美食。

温群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心中满是欢喜。他知道,大哥和阿尧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不仅让百姓们享受到了实惠,也让他们对大哥这位新上任的县令有了好感。

“夫郎,您看我们这生意多好啊!”一旁的伙计兴奋地说道。

“是啊,看到这么多人喜欢吃豆腐,我心里也高兴。”温群笑着回答道。

此时,一位老人走过来,对温群竖起大拇指:“夫郎,您真是个好人啊!这豆腐好吃,价格也便宜,我们都很感激您呢!”

听到老人的夸赞,温群连忙谦虚地说:“老人家,您过奖了。这都是应该做的,只要大家吃得开心,我也就满足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店里购买豆腐,甚至还有一些外地的商人前来询问是否能够批发。

温群意识到,这或许是一个商机,可以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让更多的人品尝到美味的豆腐。

河道修建工人的工资发放完毕后,温煜派遣人员去清点庆阳县内的人口数量,并按照每个人口十斤粮食的标准,按户分配口粮以缓解城内的饥荒问题。

此时正值青黄不接之际,温煜并不希望自己管辖范围内再有饿死之人出现。

于是,他将一群人召集起来,围成一团,进行激励和洗脑。

首先,他采用怀柔策略,夸赞他们是精英中的精英,对他们愿意信任自己表示感激。

接着,他又给大家打鸡血、煲鸡汤,畅谈未来,讲述如何从一无所有到拥有一切,共同建设美好的家园,让百姓过上幸福生活等等。

村里的人们亲眼目睹了温煜的言出必行,被他的话语深深打动,激动得热泪盈眶,甚至有人差点抱住他的大腿,表示誓死效忠大人。

就连那几位工匠也深深地陷入了这场“表演”之中。

温煜则假模假样地擦了擦不存在的泪水,一挥手说道:“好了,那就让我们开始行动吧!”

傍晚时分,几个工人领了工钱,离开了县衙。

“咱们这个县令,人真不错啊钱款每天都结清楚了,也不耽误。”

“这县令家的几个人,看着挺勤快的,不像是养尊处优的。”

“是啊我听说,咱们这位县令大人的弟夫是行商,我还以为来的会是一个脑满肠肥的奸商呢。”

荆尧从临安运送了很多玉米种子和土豆种子。

他知道这个地方还没有土豆和玉米这两种作物,玉米和土豆都是高产作物。

庆阳县有了这两种新的种植物品,趁着现在培育种植下去,到了秋收就能有更多的粮食,百姓也不用担心饿肚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