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二章(2 / 2)六界谋才首页

李牧文也作揖道:“仁平兄,大将军,白公公。”仁平是林麟的字,林麟作为鹧鸪门大长老长孙加徒弟,在澄洛还是很有名气的。在京都女子间就流传着这么一句话:麟君画中来,胜雪贵公子。

林筱率先回礼,抱拳道:“李少保,诺总统。我虽常年在边塞,也曾听闻两位名号。”

两位发小同时摆摆手,退让着说道:“哪有大将军名声来的如雷贯耳。”

林麟也抱拳回道:“师弟好久不见,无书兄久仰。”

白公公躬身问候道:“李少保,诺总统。”

一行人就这么一起谈天说地走向阅国典的现场,聊着聊着就谈到了林筱在沙场所著文章,李牧文抛出了自己最为感兴致的一段注文:“林筱兄,你所写《遇道论道》中所写到的:时有长迁,文意有移。道人非初,悟道有离。可有什么说法。”

这是林筱在沙场时遇到玉仙人时,有一场坐而论道,大多是林筱在听,玉仙人对林筱说自己所理解的道,当时玉仙人所说的道和林筱所学的道有所出入。让林筱思索了很久,在豁然开朗之后,林筱就写下了这篇《遇道论道》。

林筱听到这个话题,突然就有些心虚的摸了摸手背,总感觉自己这是拾人牙慧,被人当面揭穿了。

看到林筱貌似不打算多说,李牧文十分失落,但总觉得机会难得,握紧了拳头突然停住脚步,对林筱躬身作揖:“请先生教我,此事关乎鄙人的大道。”

林筱立马上前扶起李牧文的双臂,对李牧文说:“无书兄多礼了,这也是筱受人所授。李少保,引路吧。”

李牧文挺直腰板,又对林筱轻身一躬,然后走到前面带路。

两人走到一个湖边的小亭子,亭子名为望书亭。林筱眉头一挑,察觉发生的一切好像都有些微妙了。不过,走到这一步还确实有点让人期待接下去的事情走向。

玉仙人与林筱的论道内容,那些未记录在书上的内容和见解,会对这个澄洛国年轻少保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乃至对整个澄洛国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在短时间内都不得而知。

林筱和李牧文对坐在亭子中的石凳上。

李牧文率先开口问道:“林筱兄,我自识字起,每日都要翻翻书,至今已阅千文有余。收集到一些原版古籍更是让我收益颇丰。而这些古籍与后来的拓本相比,有些文义可以说差之千里。看拓本时常常会出现一些困惑,一眼便感觉某段文字不属于原卷,后来找到原版,才豁然开朗。于是我变得更偏执于古籍和原版。对于此事您有何见解。”

林筱听的仔细,稍稍思索了一会后,开口答道:“牧文,你应是常看关于大道的书籍。若是只是寻常书籍,关于人文故事,本应不囿于此。随着朝代变迁,自然转变。一个地方人文,遣词造句和人谈话的习惯,都会受到影响和改变。唯独大道,这贯穿历史,与天地共生的大道,为人诠释的时候越追根溯源越好。”

林筱拿手在石桌上比划了一下,画出一条直线和几个分叉。慢慢地说:“这大道随天地同生,或早或迟都不得而知。这大道早已存于世间,是一棵完整的参天大树。现在我们所认为的大道,是像好多种子一般,不同的人成就了不同的大道,被认为培育这颗种子成为了树,但其实这比喻怎么恰当。更恰当的来说:对于大道而言,所有一切都是既定存在,是等着人们去探索的。我们就像一只只小小的蝼蚁,发现了大道,察觉大道,其实只是在大道的根部;慢慢随着这主干往上爬,就是对大道的理解加深。而走到一条条枝干上像是走出一条条属于自己的大道上一般,当然后人或是前人都有可能走。所谓的大道开创者其实就是有没有记录。”

林筱看了一眼李牧文,看他若有所思,又豁然开朗之后才继续说道:“你想追求的东西其实应该是这棵大树的主干道,至于这主干道上是否抽芽,是否开花,是否结果。谁也不得而知,谁也不知道是否自己走的干道就是那条通天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