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章:定策东征(1 / 2)袁术三国浮生录首页

夜幕降临,寿春城内一片寂静。袁术的府邸中,灯火通明。袁术在书房中徘徊,心事重重。却说袁术得周瑜后,高兴没几天,最近,又开始为军队的掌控问题烦恼。作为一方军阀,他深知兵权的重要性,但手下将领们所辖的兵马越来越多,这让他深感不安。

从历史上看,袁术败亡有他不自量力,妄自称帝的原因,然而更主要的原因,确是作为军阀对军队的掌控力度不够。

根据《三国演义》所载,袁术在败亡过程中,得知吕布与刘备联合后,深感忧虑,打算投奔他过去的部将雷薄和陈兰。然而,雷薄和陈兰在此时已经离开袁术,转投了嵩山。袁术自知势单力薄,就写信给袁绍,请求将帝号让给袁绍。袁绍派人召袁术,袁术就收拾人马和宫禁御用之物,先到徐州来。

当袁术率领残兵来到徐州时,雷薄和陈兰却拒绝接纳他。他们认为袁术奢侈过度,已经失去了民心,不再是过去的明主。因此,他们不愿意再次追随袁术,而是选择继续留在嵩山。

从这里,可以清楚的看出,袁术对所部兵马掌控能力很弱,部下大将可随意将部队拉走另寻他处。究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兵为将有”。尤其是那些拥有私人军队的豪门世家,对袁术的统治构成了巨大威胁。

东汉的兵役制度在东汉末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是由于长期的军阀混战,原有的征兵制无法正常进行,无法满足战争的需要。在这一时期,征兵制、募兵制和世兵制并存。

征兵制在汉代是主要的集兵制度,男子年满二十岁要在官府登记,根据三年耕一年储的原则,从二十三岁起正式服役,直到五六十岁止,服役两年。一年在地方服役,名为正卒;另一年戍守边郡,叫做戍卒。正卒在本郡服役,划分兵种,加以训练。屯戍各分为两种:在都城屯戍的称“卫士”,在边郡屯戍的称“戍卒”。服役期满后,役男即可返乡,不过仍有随时应召服役的义务。然而,到了东汉末年,由于军阀割据,坞堡林立,全国的征兵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东汉末年,出现了募兵制和世兵制。募兵制则是在东汉末年开始出现,并逐渐取代征兵制。募兵制是指通过招募的方式组建军队的制度。招募对象主要是流民和少数民族,招募的士兵往往具有较强的战斗力和忠诚度。在汉末三国时期,募兵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许多军阀和豪门世家都通过招募组建了自己的私人军队。

世兵制则是在汉末的质任制基础上发展而来,主要是为了解决士兵逃散的问题。质任对象,是率兵将领的家属和兵户。世兵制强制部分乡民世代当兵,形成“军户”和“士家”,子承父业,甚至祖孙三代都为兵。年老之后也不能退役,还要从事后勤运输方面的工作。世兵制的出现是对于东汉募兵制、征兵制并行制度的重要变革,并逐渐取代了前者,保持了很多势力稳定的作战力量。

此外,东汉还出现了“部曲”和“部曲家兵”等形式的兵役制度。部曲指的是豪门世家的私人军队,通常由部曲家兵组成,这些士兵往往对豪门世家有较深的忠诚度。在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部曲家兵成为了重要的军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