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大了也该劳动磨炼磨炼自己,增强体质改造世界观。但看到大伯、大叔的几个孩子整天无所事事到处撒野,确实需要有人管教好好读书。刘良友顺水推舟答应了大伯的要求。
孙顺贵请木工师傅做了几张简易的课桌椅,在自己的小客厅办起了私塾学堂。
刘良友跟着爷爷学到了不少教学经验,办学堂可说是得心应手。
虽然他年纪小,但上课有模有样,讲得头头是道。孩子们也很喜欢这位少先生。
刘良友和孩子们打得火热,同吃同住与兄弟相称,教育他们尊老爱幼、互相帮助、诚实守信、学会感恩。
课余时间带着孩子们到工地参加劳动,添砖加瓦、端茶送水。
三年建设,永兴围建筑形成规模,是赣南客家围屋群的一枝独秀。
围屋东、南、北三面环水、悬崖峭壁,只有西边一条道路通围屋,形成天然的防御屏障。围屋大门顶上的瞭望口、枪炮口能在道路几十米范围内全覆盖,“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为了增强防御功能,围屋的大门用火砖砌成高3.8米、宽2.8米、厚1.8米的拱形门,坚固、宽敞、威武,硬厚木门正面钉铁皮,门内用大木杠为闩。四周围墙用三合土夯实,墙壁厚0.8米、高6米,可承受轻重武器射击。围墙上面连体盖楼房,留许多小窗口,既是瞭望口也是射击孔,交叉射击而形成抵御外敌入侵的火力网,具有很强的防御功能。围屋内有储水池、地下粮仓、畜圈等生活设施。
住在里面有足够的安全保障。
刘殷选了个黄道吉日全家乔迁,移居南坑永兴围落地生根。
父亲年老多病不愿意跟着迁徙,刘殷不好强求,知道“人老思故土,叶落归树根”的道理。
刘殷放心不下父母,决定留下二儿子明成在父母身边,一是给爷爷奶奶以亲情依托,生病时端茶送水、熬汤喂药;二是要爷爷传授文化知识、接受教育。
爷爷奶奶也舍不得两个孙子都离开自己。
搬家队伍来到南坑真君水口庙。
刘殷看见许多熟面孔在茶亭守候,那些老朋友步行五里迎接他的到来。
这是他亲自设计建造的庙宇,少不了进去敬奉朝拜,求菩萨保佑他一家人住在围屋身体健康、人财两盛、世代荣昌。
围屋门口,一伙年轻人敲锣打鼓、燃放鞭炮,那气氛比娶亲好事还热闹,比州府巡抚造访还隆重。刘殷感激得热泪盈眶。
孙顺贵兄弟仨几天几夜没个安稳,磨豆腐、杀猪、斩鸡鸭忙于准备“欢迎宴”暨刘殷的“乔迁酒席”。
下午,全村各户代表聚合围屋拜访刘殷家人,送来许多日常生活用品和部分家具。
刘殷是个知情达理、与人为善、仗义执言的好人,自然能得到人们的拥护和爱戴。
晚宴,人们折腾到十点半方才散去,几个人搀扶喝得酩酊大醉的大伯大叔回家。
刘殷也喝得大醉如泥,走进房间倒床大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