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朱祖威——集邮圈里的“一团火”(1 / 2)集邮风云人物首页

【集邮传记文学】

中国集邮人物列传(1)

1、《朱祖威——集邮圈里的“一团火”》

作者:顾雪林

(作者顾雪林简介:他今年的岁数暂时保密。

1970年北京101中学毕业后,在北京参加工作,当过工人、工厂会计、厂机加工车间副主任、电机车间主任;厂团支部书记、党支部委员;厂文艺宣传队队长、厂理论批判组组长;

1978年在北京某技校任电机专业课辅导老师、班主任;

1980年—198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

1984年,考入《中国教育报》,先后任报社人事处主任科员、记者部主任助理、成人教育部副主任、新闻部副主任、外国教育部主任(主编《打开世界教育之窗》一书)、社会周刊部主任、文化社会部主任、《中国教育报》编委、副编审;兼任《中国教育报》培训中心主任;2013年退休,曾任中国老教授协会编审委员会会长,负责主编丛书《中国百年老校》第一册和第二册。该丛书现已出到第四册。

现任集邮界社会职务:首都新闻出版界集邮联合会会长、中国集邮未来学研究会会长、四方集邮联谊会副会长;

曾任集邮界社会职务:1992年任全国集邮联集邮宣传工作委员会副主任;1987年任北京市集邮协会常务理事、理事、集邮宣传顾问等)

现为起点中文网阅文作家专区驻网作家。

个人业余爱好:集邮;收藏翡翠翎管和白玉翎管;收藏鼻烟壶、纪念章

个人博客:“京城翎管王”

......

一、集邮传记文学《中国集邮人物列传》的缘起

听闻我认识30多年的集邮朋友朱祖威(78岁)去世的消息,我万分震惊!

我过去总认为,北京的集邮活动很多,大家常有见面的机会。谁知世事难料,也许有一天,某一位朋友会走在你的前面!

我终于认识到,应当抓住和朋友们的每一个珍贵的见面机会!我开始对自己的集邮生涯进行断断续续的回顾与反思。

当夜深人静时,我端起一杯淡淡的绿茶,慢慢品尝;坐在电脑桌前,望着电脑里那些浸透着岁月时光的老照片,陷入沉思。我想起和这些集邮老朋友们在中国邮坛上的相互认识、交换邮品、制作邮品,一起开会、聊天、讨论和合作的那些往事。

原本已经有些淡忘的那些集邮往事,又渐渐地清晰起来,萦绕在我的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近日翻看《中国集邮史》,上面净是集邮活动的介绍,缺少集邮人物的介绍,须知,所有集邮活动,都是靠集邮者去组织的,而这些活动的组织者都是谁?文中缺少交代。

而在我心中,挥之不去的是策划和参加集邮活动的“人”!特别是那些邮坛上的“集邮风云人物”:

其中:集邮家(已去世9人):朱祖威(去世)、刘肇宁(去世)、吴凤岗(去世)、李伯琴、王渭、赵人龙(去世)、沈曾华(去世)、成志伟、刘佳维(全国集邮联副会长兼秘书长)、郭迅(湖北)、宋知新(上海;去世)、马麟(湖北)、葛建亚(南京)、岳晓湄、李近朱、刘格文、韩国光、鄂文江、蒋鹏凌、王泰来、林轩、施慧中(去世)、刘大有、曹大德、刘开文、李晓耕、贡立江、白而强、张振声(去世)、吕凤翥、王力军(去世)、尹世昌;

集邮报刊的记者和编辑(已去世2人):蒋礼(去世)、李玲、董至德(去世)、刘劲、周家奎、李潮、蔡旸、王宏伟(集邮摄影家)、刘生平、王路、姚振亚(收藏家);

邮票设计家(已去世2人):黄里(去世)、卢天骄(去世);

各级集邮组织的领导者(已去世1人):许宇唐、贾明、李洪义、刘钟林、杜庆云(去世);

全国集邮联和各级集邮组织的工作人员(已去世3人):刘玉平(集邮家、中国银器收藏家)、关鹤舞(中国邮票鉴定专家)、严忠辉(去世)、张国华、张林侠(集邮家;去世)、康桐岭(去世)、肖文焱、成冬青、李庆森(邯郸集邮协会秘书长)、徐水清(邯郸市邮局局长);

各地集邮爱好者(已去世2人):袁连发(北京)、宋知新(上海集邮家、去世)、宋玺瑰(邯郸;去世)、张会成(邯郸)、王海涛(邯郸)等。

这些集邮风云人物的风采又再一次活跃在我的眼前,让我回忆起和他们在一起的那些集邮往事。那山那水,历历在目;一言一行,难以忘怀!

(我认识的集邮者中,已经去世了18人,2022年6月21日统计)。

......

二、题外话——我的那点集邮往事

人们说,爱回忆往事,就是老了。也许吧,一直把自己当成集邮圈里“壮劳力”的我,就这样开始了渐渐“老“去的历程!

如果从1960年我参加小学集邮小组算起,我已经整整集邮62年了。

2022年,我到了活一天赚一天的时候了。

小时候,我曾很淘气,让很多教过我的老师都因管不住我而非常发愁。记得在小学一年级时,教自然课的李省三老师把我们几个淘气的男孩子组织起来,成立了班级集邮小组,指名让我当集邮小组长。

李老师拿出一些邮票说:“这些都是新中国邮票,可以组成一套一套的邮票,但每套里都缺一些邮票,看看你们谁能最先补齐一整套邮票。”

李老师让我补齐1958年发行的《关汉卿戏剧创作700周年纪念》邮票中那枚20分面值的。我当时想:“这有什么难的?”我在家里翻箱倒柜,在外面四处托小朋友们帮忙,甚至无数次去翻垃圾箱,但直到1966年,8年过去了,我也没能攒到那枚20分的《关汉卿》邮票(后来我才知道,当时的20分是国际信函面值的邮票,在国内的信封上,根本收集不到。)我体会到了,集邮真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