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魔白居易还有:“含桃最说出东吴,香色鲜浓气味殊。”
最为知名的,当属是南宋词人蒋捷笔下的那句:“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柳枝头甘露洒,莲花池畔慧风生。
樱桃红了,莲花也就粉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蕃秀部落里的莲花州,也是自百花之中千挑万选出来的,又可以代表着夏三月里特定时令的花,并且还是以独占一州的规模来栽种的。
一来,这六月花神,又是君子之花,品德高尚,谦虚高雅。坚贞、纯洁、无邪、清正。
二来,作为长夏嘉树康养田园综合体之中较少存在的“水循环系统的景观产品”,莲花州也是一处耀眼的点睛之笔。
莲花州的水,与发陈部落中锦鲤溪中的水,曲径通幽,自成一脉。连接河道,特殊时期时也可作为泄洪的通道。
在殷周时代,人们称莲花为芙藥,名称的由来可以追潮到土地国有的“井田制”。
三国时的文学家曹植在《芙蓉赋》中写道“览百卉之英茂,无斯华之独灵”,更是把莲花比喻成为了水中的灵芝。
古时江南的风俗,阴历六月二十四日是莲花的生日,莲花因而又有着“六月花神”的雅号。
溪客、静客都是在强调莲花的生长环境和安静娴雅的状态。
在西周时期时,莲花也从湖畔沼泽的野生状态走进了人们的田间池塘。
《逸周书》中也记载有“薮泽已竭,既莲掘藕。”
由此可见,当时的野生莲花已经开始作为食用的蔬菜了。
《诗经》中也有“山有扶苏,隰与荷花”,“彼泽之陂,有蒲有荷”的记录。
莲花作为观赏类植物,引种至园池栽植,最早是在公元前473年,吴王夫差在他的离宫为宠妃西施赏莲花而修筑的“玩花池”,移种野生红莲。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记载的“种藕法”:“春初掘藕根节,头着鱼池泥中种之,当年即有莲花。”
又有“种莲子法”:“八月九日取莲子坚黑者,于瓦上磨莲头令皮薄,取墐土作熟泥封之,如三指大,长二寸,使莲头平重磨去尖锐,泥干掷于池中重头泥下,自然周皮,皮薄易生,少时即出,其不磨者,皮即坚厚,仓卒不能也。”
莲花是水生植物,性喜相对稳定的平静浅水、湖、沼泽地、池塘,都是莲花的适生地,不爱涨落悬殊的流水。
荷花的需水量由其品种而定,大株形品种如古代莲、红千叶相对水位深一些,但不能超过1.7米.中小株形只适于20-60厘米的水深。
同时莲花对失水十分敏感,夏季只要3小时不灌水,水缸里所栽培的莲叶便会萎靡,若停水一日,则荷叶边焦,花蕾回枯。
莲花还非常的喜光,生育期里需要全光照的环境。
莲花极不耐荫,在半荫处生长就会表现出强烈的趋光性。
旧时民间的春天里有折梅赠远,秋天里有采莲怀人的传统。
人们自古就视莲子为珍贵的食品,现如今仍然是高级的滋补营养品,众多的地方也专营莲子生产。
莲藕也是很好的蔬菜和蜜饯果品。莲叶、莲花、莲蕊等也都是深受人们所喜爱的药膳食品。
莲花的饮食文化也很是丰富多彩。有传统的莲子粥、莲房脯、莲子粉、藕片夹肉、荷叶蒸肉、荷叶粥等。
莲花还是十大名花之一,不仅花大色艳,清香远溢,凌波翠盖,而且有着极强的适应性。
莲花既可以广植湖泊,蔚为壮观,又可以盆栽瓶插,别有情趣。
自古以来,莲花都是宫廷苑囿和私家庭园的珍贵水生花卉,而且莲花品种众多,最宜建立专类园观赏。
俗话说,“园无山不壮,山无水不丽”。
梅花耐冬,柳丝迎春,绿荷消夏,桐叶惊秋。
莲花的绿色观赏期可以长达8个月,群体花期在2-3个月左右。
夏秋时节,人乏蝉鸣,桃李无言,亭亭荷莲在一汪碧水中散发着沁人清香。
由于莲藕的地下茎是能够吸收水中的好氧微生物分解污染物后的产物,所以莲花还可以帮助污染水域恢复食物链结构,促使水域生态系统逐步实现良性循环。
这也是莲花州,可以独占一州,不与谁同的规划栽种理由。
莲花对生长环境有着极强的适应能力,不仅能在大小湖泊、池塘中吐红摇翠,甚至在很小的盆碗中亦能风姿绰约,装点人间,用于私家庭院观赏。
早在宋代时,每逢六月廿四,民间便有至荷塘泛舟赏荷、消夏纳凉。
荡舟轻波,采莲弄藕,享受浩月遮云的夏夜风情。
是日夜,以天然长柄荷叶为盛器,燃烛于内,孩儿持以玩耍。
或将莲蓬挖空,点烛作灯,置于屋内及庭院。
或以千百盏荷灯沿河施放,随波逐流,星光闪闪,波光粼粼,烛光点点。
相传,曲院曾是南宋时期酿制官酒的作坊,作坊里的人闲时会在院中广种莲花,于是夏季莲花盛开时,莲花香里又夹带着浓浓的酒香,香飘满园。
莲花又称之为荷花,于是还有着曲院风荷之说。
古为今用,发陈部落里的酒坊二月花中也栽种满了莲花,还有着曲院风花的景象。
因为莲花的造景很好,许红枣的有风小窑民宿的满园里里,就用村子里被遗弃的大缸,栽种了好多的莲花。
又因为夏季里比较容易招惹蚊虫,许红枣又在南院里,点上了很多的艾草香。
后来,夏盛红入住了以后,也就从南院里满院的莲花,变成了角落里造景的两缸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