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3章(1 / 2)与吉米同行首页

第143章可以替换?

对于很多单纯的年轻人来说只要是实力摆在那一切事情都会变得简单。

可很多时候实力确实是通往成功的一把钥匙,可也仅仅是一把钥匙而已。想要走到拴着锁的门前是需要通过多重障碍,而这些障碍很多时候光凭自身的实力,是根本没办法通过的。

斯图尔特称得上是个理想主义和纯粹主义。

在他看来只要大家齐心合力一起去创造出足够多且足够优秀的英式音乐。那么外来的垃圾摇滚浪潮自然而然就会被遏制从而,属于英伦的音乐再次登上摇滚乐的王座。

但问题是,流行音乐一向都是反应社会变化的晴雨表。音乐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往往是需要根植、生长于社会的土壤之中。

当时的英国由于保守党领袖撒切尔夫人的政治理念是:拒绝让政府去做人民的奶妈,每个人应该对自己负责,去处理好自己的事情。

所以她用铁腕手段大肆削减无数高福利政策,包括前文提及的中小学牛奶供给福利。

这种理念受到很多人的反对。

但从长远利益来讲确实使英国经济体系避免了被高福利未来的巨额开支所拖垮。

可另一方面,这个理念使得整个社会环境极具恶化,强者更强,弱者更弱,贫富两极分化严峻失业率高居不下。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强者和精英阶层虽没什么问题,但中下层人民的生活糟糕透顶。

于是,垃圾摇滚应运而生,音乐中的颓靡和消沉真实地反应了很多人心中的情感,讽刺了社会现实,才得以充当了这个时代最强的背景音。

不过,碍于时代的局限性,哪怕聪慧如兰斯也很难将这些问题分析得透彻。

詹姆斯相对好一点儿,有些隐隐约约的理解,这种理解是他出于自身阶级的些许感悟,可让他把事情说透,也有些困难。

不过,他俩起码有一点儿是绝对能想明白的,那就是:“像斯图尔特那样空喊口号是没办法成事的。”

更何况

以他俩的性格,和当初出道时怼了好多同行的惨淡人缘而言,喊口号也不太适用。

所以,兰斯对詹姆斯说:“搞事是搞事,可我们不能傻乎乎自己上,得想个法子,把更多的人拉上这条英伦之船。”

詹姆斯绿眼睛狡黠地转了转,立刻有了个主意。

“没问题啊,办得到。”他拍着胸脯保证着,但同时也说:“不过,再好的办法也得有前提。我们的前提是,你必须得搞出点儿技压群雄的好音乐才行,要不然等好不容易把那群家伙拉上了船,可谁是老大?

兰斯露出了一抹曾被乐评人形容的“自命不凡的笑容”。

显然,他已经有思路了。

在这个时候,他有了一个新灵感,想做一张故事专辑,由好几首环环相扣、脉络清晰的组歌构成。

专辑的具体内容是讲述了一名英国人从生到死的一生。一开始是序曲性质的<新生>,接着是这个人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

在具体的这些生活过程历程中,会涉及到英国几十年来的种种社会变化和社会热点事件,既有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昔日玩耍的乡间绿地,全都变作了高楼大厦也有学校中遭遇的校园暴力事件。接着,还有步入社会后,社会对一部分少数群体的歧视和忽略等等。

说实话,这专辑光是听就觉得很难搞。

因为,主题又大、又多、又杂、又宽泛。

埃布尔的工作室这几年又签下了很多艺人,规模正在逐步发展壮大。

但他还是习惯性地重视行星,所以在得知此事后,就匆忙赶过来确认,还开玩笑地问了一句:“你确定这东西能卖出去吗?我们不能继续做点儿热门金曲吗?”

兰斯皱着眉不耐地回答:“以前做得够多了。”

詹姆斯对此更是毫无意见。

热门金曲确实总能带来大批的钱。可当人把钱赚到一定程度自然就想追求点儿别的了。

所以,他和兰斯一样,迫不及待地想要探索出一条新音乐的道路。

当然,有了新音乐后,也要把别的英国音乐人一起拉上船。

于是,他干脆抓着埃布尔商量起来刚刚想到的那个主意:“我记得你认识<十字路口>杂志的编辑?”

“只是认识而已。”埃布尔望着他回答。

“那等过一段时间,你能不能说服他们,出一期英伦乐队的专刊?”詹姆斯笑嘻嘻地问。

兰斯瞬间会意。

埃布尔起初没反应过来,但略一想也恍然了:“你这是想公开点名啊!”

没错!

既然斯图尔特大声疾呼、号召没用,那干脆来个公开点名,直接把人归到英伦乐队之中,看他们有没有反应,其实,没反应也无所谓,反正也被归类了。

见他们都懂了,詹姆斯嘿嘿一笑,不再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