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五章 贾雨村的准备(1 / 2)红楼做清官,做林妹妹的靠山首页

林如海也有担心,也没有安全感。因为常提督,这么大的官,只因为犯了错误,就被雍正皇帝处死了。

作为提督,常家也是大家族,也有妃子在宫中,相当于家族给皇帝交了个人质。家族有功劳,人质可能会生活得好一点。

家族做错事,人质可能会很害怕,比如雍正的常妃,常提督死了,常妃就被冷落起来,不过雍正皇帝没有立刻下手。

即使这样,常妃也怕,一哭二闹三上吊,不过还是被身边人劝住了。雍正皇帝知道了,也没办法,因为常提督死了,总不能不让人哭。

常提督这么大的官,说杀就杀,贾雨村也没有安全感,他开始考虑未来,如果遇到危险,是海外跑路,还是地方割据!

为了加强戒备,贾雨村在联合船队出发京都的日子,宣布发工资,也分三六九等,和他签订终生契约,他保证联合船队的收益,按照联合船队的收入来分配。

这是为了稳固他的核心地位,抓人事和财政建立秩序,因为权力源于秩序,人类对秩序的渴望催生出权力。

其实百姓并不真的关心统治他们的是谁,他们关心的是付出是否能有回报,而能确保这点的就只有“秩序“。

而秩序必然带来约束,每个人都不能为所欲为,必须遵守规则,那就意味着必须有一个主体来实施约束,这个主体必然有对秩序的话语决定权,有对破坏秩序者的惩罚权,而这就是权力。

所以权力跟秩序是共生的,没有权力就没有秩序。原始社会是最自由最平等的,也是最无秩序的。

百姓拥戴的并不是某个“皇帝“,而是这个秩序,这个秩序能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付出必然得到回报,他们所签订的契约能得到保证。

明白了权力的本质,贾雨村当然搞垄断,宣传皇上,想屁吃?

暴力是权力的衍生品,哪怕弱小无知都渴望它,贾雨村也不例外。

也是巧了,朝廷让他回去汇报工作。羽翼未丰,他只能乖乖听话,在京城有住的地方,原来住在兴隆街。

贾雨村得了林如海的举荐上门拜会贾政,直接投了“宗侄”的名帖,执侄儿之礼,与贾府连了宗。

贾雨村复职后,没有立刻上任,而是想附着贾府这棵参天大树,时常去贾府拜访贾政,每次还要见一见贾宝玉,很不受怡红院上下人等待见。

贾宝玉的话就是,“道不同不相为谋”贾雨村随林黛玉进京后住在“兴隆街”。

兴隆街,这个地名符合复职渴望飞黄腾达的心理需求,也是真实存在的。

京都有五个兴隆街,一个在东郊,三个在外城,只有一个在内城。东郊的兴隆街在顺义区,与铁回路与兴隆街交叉。贾雨村住在内城兴隆街,位于和平门以北,南通大栅栏,北通横街二条,有东兴隆街和西兴隆街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