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余杭城的清晨被一层轻纱般的薄雾温柔地包裹,阳光犹如羞涩的少女,缓缓探出云层的缝隙,试图用她那温暖的手指,一点点抹去夜色留下的最后一丝痕迹。城中的石板路上,早起的百姓踏着露珠,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街头巷尾,茶馆酒肆逐一拉开门扉,迎接那些急于分享消息与八卦的人们。而昨日夜里发生的一桩骇人听闻的命案,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波澜。
“你可曾听说?城南那家名声显赫的李记绸缎庄,李掌柜竟被人发现横尸于自家后院,那场景,简直是惨绝人寰,让人不忍直视啊!”茶馆内,一名身着粗布短衫的中年男子压低嗓音,眼中闪烁着惊惧之色,仿佛那恐怖的画面就在眼前重现。
“唉,这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李掌柜平日里温文尔雅,对待邻里街坊总是和颜悦色,怎会遭此无妄之灾?”一旁,一位须发斑白的老者轻轻摇头,手中的茶杯因内心的波动而不自觉地颤动,茶水泛起了细微的涟漪。
“更有甚者言,案发现场遗留了一枚造型奇特的箭矢,锋利异常,非同寻常。有人猜测,这或许是那位行踪诡秘、只在江湖传说中出现的赏金猎人的手笔。”另一桌,几个衣着鲜亮的年轻人围坐一起,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对未知的好奇与对冒险的渴望,言语间满是对这桩谜案的种种推测。
正当城中议论纷纷之时,一队官差簇拥着一位身着官服、面容严峻的中年官员匆匆赶往李记绸缎庄。此人正是余杭知府,闻讯后亲自前来巡查现场,誓要将真凶绳之以法,安定民心。知府大人步入后院,只见现场已被保护起来,李掌柜的遗体旁,那枚奇异的箭矢在晨光下反射着冷冽的光芒,显得格外刺眼。
经过一番细致入微的勘查与推理,知府大人眉头紧锁,最终目光锁定在箭矢上一个不易察觉的标记。他沉声道:“此箭出自慕容家独门箭术,而能有如此高超箭技且与李掌柜有过节的,非慕容莺莫属。”此言一出,四周一片哗然,众人皆震惊于知府大人的断案如神,同时也对这位神秘的慕容莺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敬畏与好奇并存。
随着那一语落下,初升的朝阳骤然没入云海周遭无风无浪,光芒被云海骤然吞没,此刻余杭城的安宁,似乎也因此事再次蒙上了阴影,等待着正义的光芒将其驱散。
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便传遍了整个余杭城。而这一切,都在黄元龙的预料之中。他站在青楼的最高处,俯瞰着这座他一手掌控的城市,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他昨晚与李文远的密谈,不仅是为了探查那两位神秘访客的底细,更是为了策划这一场栽赃。
“黄老板,一切都按您的吩咐安排好了。”酒保匆匆赶来,额头上渗着细汗,显然,他也感受到了事态的严重性。
黄元龙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冷酷:“做得好,接下来,就看那位赏金猎人如何应对了。”
阴沉沉的上午,余杭城的天空像是被厚重的灰布遮蔽,阳光难以穿透,给这座古城平添了几分压抑。沈一与慕容莺坐在客栈内,窗外偶尔飘过几片青叶,预示着杀意渐浓。
“沈兄,看来有人不想让我们在余杭城安生。”慕容莺轻轻放下手中的筷子,目光如鹰隼般锐利,穿透了客栈内昏黄的烛光,似乎要洞悉那些藏匿于阴影中的秘密,她的声音虽轻,却带着不容小觑的警觉。
沈一嘴角勾起一抹淡然的微笑,眼神中闪烁着不屈的光芒:“阿莺,我既然踏入了这个局,就没打算轻易抽身而退。李掌柜之死,疑点重重,我们何不顺藤摸瓜,揭开那幕后黑手的真面目。”
正当两人准备起身,深入调查之时,客栈外忽然响起了一阵纷乱的脚步声,伴随着嘈杂的人声,几个身穿深蓝官服的捕快猛然闯入,领头者手持一块雕刻精细的令牌,威严的喝令声在客栈内回荡:“奉知府大人之令,即刻搜查在此的赏金猎人慕容莺,因其涉嫌李记绸缎庄李掌柜一案,请二位给予配合,勿要抵抗!”
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客栈内的食客们炸开了锅,惊愕、恐惧、好奇的目光交织在一起,议论声如同潮水般涌来。
“赏金猎人?在这儿?这女子怎么看都不像啊。”一位老者低声嘀咕,眼中满是疑惑。
“知府大人亲下命令,怕是掌握了确凿的证据吧。”另一位看似商贾的中年人接话,语气中透露出一丝肯定。
“唉,这世道,人心隔肚皮,知人知面不知心啊。”一个年轻的书生摇头叹息,眼中闪过一丝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