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听后,拍了折扇,道:“是荆轲!”
梁山伯坐下,听了陶渊明道出的人名,同祝英台略感料未及,异同音道:“是刺杀秦王的荆轲?”
陶渊明捋了捋灰白灰白的胡须,道:“虽然壮志未成功,却是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啊。”
“好一个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堪是大气非凡之魅。”
陶渊明道:“此课便是以你们的.…...以你们最欣赏的古今人物为题主,写篇诗,四言,五言,七言律都好,体自由挥发挥发,希望大家认认真真地去写,把自己对所欣之者的感情真实地表现出来。”
赵子楚脱口而出:“我们写古今人物咏,那陶先生做甚?”
陶渊明大笑道:“我自然是同你们一样,写文章啦。”
说罢,陶渊明坐于桌案,砚墨挥毫,写下了一首《咏荆轲》,诗曰: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赢。
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充长缨。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
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
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
陶渊明将诗写好后,放于案上置于不理。有一学子问马文才,“为何欣赏曹操。”
马文才回道:“曹操虽攻打黄中军,却没有违反黄巾起义的目的如果不是曹操救了蔡文姬,那这个才女何以留下名流千古的《胡茄十八》。”
说这话时,他眼神暧昧地看向祝英台。
山伯同英台写完咏诗后,两人交换彼此文章来看,梁山伯见英台写的《咏文姬》,不即字秀媚,文才更透其秀,字字媚珠玑,诗如下曰:“能辨琴瑟琰昭姬,十二才华扬圉镇。飘零红颜命坎坷,曲折人生旷古今。异国他乡痛心扉,落叶归根回中原。满腔悲愤赋离骚,流芳《胡笳十八拍》。红消香断谁人怜,琰女平生千古传?”
梁山伯看后,赞道:“英台,这首《咏文姬》你写得真好。”
祝英台对梁山伯嫣然一笑,用手掐了一下他的肩头,道:“写得这样糟糕,你还故意来取笑我,实乃狡猾兮兮。”
祝英台看了梁山伯的《夏禹公颂》,问道:“你欣赏的是大禹?治水的大禹。”
梁山伯道:“大禹为天下苍生治洪水,三过家门而不久,弃小家为大家,他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值得歌颂的。”
这时陶渊明挥手向尼山书院的学子告别,步行回到了彭泽桑落州的一座南山脚下过起了隐居生活,称为桃花源。他归田园后,改名为潜,陶潜也。以后他归田生活了二十多年,于宋文帝元嘉四年(公元427年)九月逝世,终年六十三岁.这是后话,即不表兮。
祝英台长长地舒了口气,道:“陶大叔就这样离开书院了,能多留几日做我们的导师也好呀!”
“陶大叔有他要过的生活,”梁山伯道:“这些日时由陶先生指导我们,还真是受益匪浅,写文章进步不少。”
“是呀,多亏了陶先生,我的诗赋词作才可以更上一层楼。”英台道。
祝英台看着梁山伯温暖的目光,巧笑嫣然,突见梁山伯身上穿的衣服有个地方脱线破了个口子,便道:“山伯,你身上的外衣有处角破了,放学我帮你补吧。
梁山伯听了,道:“只是破了处角,并不碍事的,还是可以穿的。”
英台听了梁山伯的一番话,道:“只需缝几下便好,没什么好麻烦的。”
“想不到英台你还会缝纫。”
祝英台微微低首,道:“我在家里的时候,一日不慎,衣服被树枝划破,家中小九妹见之便拿过去缝补衣裳,我在一边看她缝衣便学会了。”
梁山伯憨憨地笑了一下。
马文才在一旁看见这事情景,颇为愤憾道:“落花有情,流水无意,梁山伯,你真是一个不解风情的草包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