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性爱与权力的空洞承诺,以及脱离它们的盼望
《纽约时报》与亚马逊书店排行榜畅销书作者
正如尼采在《偶像的黄昏》(Twilight of the Idols)里所说,“在这世界上的偶像比真实的事物还多”,因为人心本是制造偶像的工厂。许多人把信心寄托在成功、金钱、爱情和所谓的美好人生之,相信这些就是通往终极快乐的钥匙。这些无形却闪耀的偶像在人们寻求意义、保障、安全和满足的路上,占据了人心中极重的位置,人们依赖和信靠它们。
作者在书中指出,人们错把这些美好事物当作上帝,然而事实上它们并不能解决真正的需要。所有我们曾经想要的美好之物都有可能成为偶像,最后变为手中的尘土,因为它们原本就是尘土。
本书将带读者认清诸神的面具背后的虚假,分辨假神明带来的影响,也指出获得真正的自由的唯一路径,引领人回到那能满足人心渴望的真实面前。
?引言:偶像工厂
在这世界上的偶像比真实的事物还多。
——录自尼采的《偶像的黄昏》
(TwilightoftheIdols)
?奇特的郁闷
在2008年的经济危机开始以后,发生了一连串自杀的悲剧,都是发生在那些以前既有钱、又有地位的人身上。美国联邦住房抵押贷款公司的代理财务长,在家中的地下室上吊自杀; 美国最大的房地产拍卖公司——谢尔登?古德公司——的执行总裁,在他红色的豪华捷豹跑车中饮弹身亡;一位负责管理许多欧洲皇室与名门贵族财产投资的法国财务经理,于麦道夫诈骗案中损失了14亿美元后,在麦迪逊大道的办公室里割腕自杀;汇丰银行的一位丹麦籍高级主管,于伦敦骑士桥酒店五百英镑一晚的套房中,穿着睡衣上吊自杀;一位贝尔斯登公司的高级主管,在得知摩根大通银行买了他已破产的公司,却决定不再雇用他之后,吞服了大量的药,然后从29 楼的办公室跳了下去。他的一位朋友说:“贝尔斯登公司的这件事……彻底粉碎了他的心灵。”这些残酷的情景仿佛再 现了1929年股票市场崩盘的惨状。
1830年,法国的政治思想家和历史学家托克维尔(Alexis de Tocqueville)记下了他对美国的着名观察。
他说有一种“奇特的郁闷萦绕着那些在丰富之中的居民……” 美国人相信物质繁荣可以平息他们对快乐的渴望,但是这种盼望只是个幻觉,因为正如托克维尔所说的:“这世界上不完美的喜乐,永远无法满足人心。”这种奇特的郁闷虽以各种方式显出,但都引向相同的结局,那就是绝望——那种遍寻不获的绝望。
伤心与绝望是不同的。伤心是源于失去了某件好东西,其痛 苦可以用其他的事物来抚平和安慰,因此如果你在事业上遭 受挫折,还可以在家中找到安慰得以度过。但绝望则是无法 被安慰的,因为它是源于失去了终极的东西。当你失去了终 极的生命意义和盼望时,没有其他的事物可以帮助你度过, 因此你的心灵就破碎了。
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奇特的郁闷”,以至于它甚至在景气狂飙的时刻就已经穿透了我们的社会,而在繁华不再时它就完全 转为绝望?托克维尔说它是源自于追求“世界上不完美的喜乐”,并且把整个人生建造于其上。这就是偶像崇拜的定义。
?一个充满偶像的文化
对现代人来说,“偶像崇拜”让人想到的是原始部落里的人在泥塑木雕的像面前屈身俯伏膜拜。新约圣经的使徒行传中对 古希腊罗马世界的文化有生动的描述:每个城市都有其所喜 爱的神明,并且有为之建造的神坛以供人膜拜。当保罗到雅典时,他见到整个城市充斥着各种神明的像(17:16),其中以巴特农神庙的雅典娜女神(ParthenonofAthena)为首,公共场所里还有其他各种神明,例如掌管美丽的女神阿芙洛蒂忒(Aphrodite)、战神阿瑞斯(Ares)、掌管生育和财富的女神阿尔忒弥斯(Artemis)、工艺之神赫菲斯托斯(Hephaestus)等等。
我们当代的社会和古代的社会在根本上并无不同,每一种文化中都有它们各自的一套偶像及其“祭司阶层”、图腾、礼仪, 而且也有其“神坛”——不论是办公大楼、美浴中心、健身 房、技艺工作室或是运动场——人们奉献于此,为了得着美 好生活的福分,或为了避免灾害的来临。在我们个人的生活 和我们的社会中,或多或少存在着掌管美丽、权力、金钱和 成就的神明,但它们的形象是什么呢?我们今天可能没有真 的向掌管美丽的女神阿芙洛蒂忒屈身下拜,可是许多年轻女 性却过度地关注自己的身体外观,以至于陷入抑郁症和饮食 失调之中;我们今天可能没有真的给掌管生育和财富的女神 阿尔忒弥斯烧香,可是当金钱和事业的地位无限上升时,我 们就好像是在用孩童献祭一样——为了得到事业上更高的地 位和更多的财富与名声,我们就忽略了家庭和社会的需要。
当纽约州长斯皮策(EliotSpitzer)因召妓事件而自毁前程时,《纽约时报》的评论家布鲁克(DavidBrooks)注意到,我们的文化产生出一群“阶层与人际关系不平衡”的高成就族群:他们拥有很好的社交技巧来建立与上司和老板的“垂 直性关系”,但却缺乏技巧来建立与配偶、朋友和家人的“水 平性关系”。“有数不清的总统候选人宣称他们是代表家庭出 来竞选的,但事实上他们的生命时光却几乎完全放在远离家 人的竞选旅途上。”当年日飞逝,他们在沮丧中体会到“荣华 如画饼充饥,斯人终竟憔悴孤独”;但此时他们的配偶和儿女 都已与他们十分疏离,而他们为了疗伤止痛、便发展出婚外 情或做出其他极端越轨的事来医治内心的虚空,最后造成了 家庭破裂或发生丑闻,或两者都有。
他们为了成功之神的青睐,虽然牺牲了所有却还意犹未尽。 自古时起,对于这种嗜血的神明人们就难以令它满足,迄今 丝毫没有改变。
?心中的偶像
在过去二十年中,网络公司崛起,房地产和股票市场产生泡 沫经济,那时若要说这一点,并不是很容易服人的;但是到了2008—2009年的经济大崩溃时,所谓的“贪婪文化”就彻底现形了。贪婪并不只是有不良的行为而已,而是如使徒保罗许久以前所说的:“贪婪就与拜偶像?一样。(”歌罗西书3:5)
他的意思是说,金钱可以披上神性的特质,让我们与它之间 变成敬拜与顶礼的关系。
金钱也会成为一种心灵中的瘾癖。它就像所有的瘾癖一样, 受害者都不知道其作用到底有多大。我们越来越想去冒险得 到那越来越达不到的满足,直到我们崩溃为止;而当我们开 始复原时,又不禁会自问:“我们以前是怎么想的?我们怎么会那么盲目?”我们如从宿醉中醒来一样,完全记不得昨天 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我们会失去 理智地做这种事?为什么我们会完全看不见什么才是对的? 圣经的答案是:因为人心是一个“偶像工厂”。
当大多数人说到“偶像”时,想到的是那些实体的塑像,或是考威尔(Simon Cowell)所钦点的下一位流行音乐明星。
虽然世界上有许多地方仍保有传统的偶像崇拜,但是我所要 说的是内心的偶像崇拜,那是普遍存在于人心中的。在以西结书14:3中,上帝论到以色列的长老说:“这些?人已将他们的假神接到心里。”这些长老们一定会像我们所想的那样回应上帝:“偶像?什么偶像?我没有看到什么偶像!”然而上帝所指的是人心将一些美好的东西——例如成功的事业、爱 情、财产,甚至家庭——转变成终极的目的。我们的心将它 们奉为神明,以它们为生活的中心,因为我们以为只要得到 它们,它们就可以提供给我们人生的意义和保障、安全和满 足。
《魔戒》(The Lord of Rings)这部作品的中心物件是一个黑暗魔君索伦的权能之戒(RingofPower),它会败坏任何想要使用它的人,无论其动机是如何的好。这个戒指就如西佩教授(TomShippey)所说的一样,是一个“心灵扩大器”,它会将心中最深的渴望,放大到偶像化的比例。《魔戒》中有一些好的角色,他们想要使受奴役的得到自由,或想要保存 他们的领土,或想要用公义惩罚作恶的人。虽然这些都是好 的目标,可是这权能之戒会使他们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不惜做出任何行为。于是这就将好事绝对化,以至于颠覆了所有其他方面的忠贞和价值。戴上这个戒指的人会被它无限增强地奴役,并且会沉溺于它,就像一日不可或缺的偶像。因为我们的生活必须要拥有它,所以它就驱使我们打破曾经奉行的原则,不惜伤害别人与我们自己以得到它。不论是在托尔金的小说或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偶像就是属灵上的瘾癖, 至终会引我们到可怕的邪恶之中。
?任何东西都可能成为偶像
有一些文化时刻——例如爆发许多自杀事件的现在——会为 我们带来警醒的机会,因此现在很多人比较容易接受圣经中 对金钱的警告,即金钱可能会变得不只是金钱而已,它会变 成改变生命、塑造文化的神明,变成令崇拜它的人心碎的偶像。但不幸的是我们只注意到贪婪的问题,以为那是“有钱 人”的问题,却忽略了最基本的真理:任何东西都可能成为偶像,而且所有东西都已经成为偶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