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哥,请继续你的高冷】
【绪哥,你是冰清玉洁的绪哥】
……
陆绪一脑门黑线,问“我的粉丝这么这种画风?”
小赵点头表示:你的粉丝一向如此。
这几天南木不在剧组,就是忙访谈的事了。
陆绪登录央三官网,找出这一期的原版访谈,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
面向人生的主持人是央视的著名主持人——廖奕波,通常被人亲切的戏称,‘去面向人生聊一波去?’影响力不言而喻,南木接到【面向人生】访谈节目邀请时,也着实意外。
不过等拿到访谈大纲时,心里就有谱了,获得矛盾文学奖是一方面,自己也沾了“90后”青年女作家的便宜。
果然,在后台听到廖奕波用浑厚的嗓音介绍访谈导语时,南木除了一丢丢的羞耻感外,也明白了个四五六。
廖奕波:“我国首位90后斩获矛盾文学奖的现实主义小说作家,她既珍藏了青春情感萌发的《红豆》,做疼痛文学的《引路人》,也放飞了挣扎于恶念中备受摧折的《青鸟》,她可以用文字述说失语人的《无声对白》,也可以在贵州贫困山区发现独自盛开的《苔》,如同一个清醒的行路人,用她从灵魂深处探出来的笔触记录下了《乌蒙山日记》。”
此时画面是南木的照片,《乌蒙山日记》里作者简介的那张照片,那张早被陆绪珍而重之的藏在手机里的照片。
陆绪在视频中再次看到,内心仍然鼓动不已。
“今天做客我们【面向人生】节目的是蜚声文坛的才女,同时也是15届矛盾文学奖的获得者,青年作家南木!有请南木。”
按照节目的安排,南木简单妆容,一身利索的从后台走出,抬手微笑着冲镜头打招呼,在廖奕波的引导下落座。
廖奕波:刚刚你从后台走出来的时候,看你的样子我很惊讶,因为看《苔》这本书的时候,我就觉得这个作者年龄肯定比我大,至少不是个年轻人,而且估计是个男的,可结果呢,是一位年轻的女作家,而且还很漂亮。你是怎么年纪轻轻就有这么多的作品,而且还有一个5年支教的经历。
南木:可能我是真的热爱写作吧。我从小就喜欢看书,我父亲是学历史的,我母亲又喜好文学,所以家里除了必要的生活用品,全是书,最常见的一幕就是全家抱着书安静的看,我渐渐养成了看实体书的习惯,即便现在电子设备已经很方便了,这个习惯也没变。看得多了,自然就有了想写的冲动,开始写了,就停不下来了。
屏幕再次进入旁白,是今年年初《苔》获得15届矛盾文学奖的一些相关影像资料。
画面转回演播厅。
廖奕波:你的长篇小说《苔》刚刚斩获了矛盾文学奖,小说主要写的是什么?
南木:《苔》这篇小说我主要写了一群在等待和守候中顽强生长的孩子。能获奖,我十分荣幸,刚刚在后台听到您在导语中的介绍,亦万分惭愧。
廖奕波(笑):我们也有专门的文案写稿的。
南木(笑):文采斐然,夸得我都不好意思了。
廖奕波:不用不好意思,里面确实都是你的作品,我尤其对《乌蒙山日记》印象深刻,能谈谈你在乌蒙山的生活感受吗?
南木:20*5年大学毕业后,我参加了京大的“萌芽培植”计划,到乌蒙山支教,能到那里学习生活,我觉得很幸运,最大的感受是跳出原有的生活圈后,才能发现自已先前的局限与狭隘。其实山里的生活很简单、朴实,然后我发现,原来真正静下心来、沉浸下去是一种什么状态,除了孩子们,也不会有人和你说话,那就把想说的写下来,就有了《乌蒙山日记》,有了《苔》。那些日子很难忘,值得回味。
廖奕波:在贵州支教5年,为什么是5年?是有什么规定还是你自己有什么坚持,比如人们常常对‘三年五载’有一种莫名的好感。
南木:不不不。没有这方面的原因,我坚持一件事只是因为有实质的原因,乌蒙山的小学是5年制,你从一年级带一个班,到五年级他们就毕业了,中学就不在那里读了,需要到县里住校,而县里的教学条件现在已经很不错了,我觉得,嗯,这样就可以了。
廖奕波(沉默着凝视了十几秒后才开口):你刚刚谈到了状态,你写作一般是什么状态?需要像写《苔》一样在一个封闭的地方、类似避世这样的环境吗。
南木:文学创作是孤独的,写作是一个人的事。据我所知,也有作家习惯就是把自己的构思和朋友、同行来分享,然后问问大家来看看自己这个构思是好是坏,每个人的写作习惯不一样。但就我个人来说,我不太会这个,我只是一个人写,在创作中我没有与任何人交流的欲望,我觉得人的思维、构思、灵感这种就是主观的、自我的、自私的。
我的写作状态是封闭的,但也没有到避世的程度,就是把自己关在相对封闭的环境里,能沉浸下去就行……所以说,想要长久的从事写作,需要耐得住寂寞,进而享受寂寞。但在写作之余,我得有生活,多元化的生活,校园生活、社交生活、感情生活、包括乌蒙山里也是一种职业生活,这个很重要,生活是一切的源头。
廖奕波:写作有什么技巧吗?或者你觉得对于写作有哪些比较重要。
南木:我的写作有两种来源,一是看书,二是生活。看书,不是只看不写,我写读书笔记。从小的一个习惯就是自己看完的每本书都附一个读书笔记,标以日期的形式记录。看了一本书,其实我们所有人都或多或少有点想法,那就及时写下来,哪怕是不好的评价或不认同的观点。
廖奕波(笑):我可能看完一本书,完全无感。
南木(也笑):那你就在书的后面附一页纸,写上无感,注明日期,等几年后你无意中再翻到这本书时,可能又会有新的解读,那就记录下来。我十二岁、二十二、三十二岁,看到同一本书,都会有不同的感悟,把自己的即时想法用文字写下来,才能成为自己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