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97章 我又不是舔狗(1 / 2)我靠破案养家糊口首页

秋天的午后,太阳懒洋洋的晒着大地,风一吹过来,树叶就翩翩起舞。

老大媳妇迷迷糊糊的跟着谢勇走到三姑家门口,手里提着两瓶水果罐头,满是不舍。

常威不是说的麦乳精吗?

废话,那玩意两瓶子四十块。

杨文海找了关系弄到两瓶麦乳精,谢三福媳妇转身就收到了柜子里,出门到供销社买了四瓶罐头。

即便这样,老大媳妇也觉得过了,拿两瓶就行,剩下两瓶藏在了床底下。

三姑见他们来,笑的眉眼不现,待接过两瓶水果罐头,更是脸上的褶子都绽开了。

彼此寒暄几句,谢勇才说明来意,“三姑,这趟过来还有个事得麻烦您。”

三姑笑呵呵的没当回事,只要不是开口借钱,都不算事。

“我一个乡下老太婆能做什么,还值当你说麻烦不麻烦的,有什么事直接说。”

“这不是我兄弟媳妇怀孕了吗?想麻烦三姑帮忙,在乡里买点老母鸡和鸡蛋。”

“要买母鸡啊......”

“公鸡城里就能买的到,我妈前两天跑了趟农贸自由市场也只买到一只老母鸡,实在没办法,只能来找三姑帮忙。”

“行,这都是小事,你三姑在乡里还有些脸面,多找几家问问,总有肯卖的,你要几只?”

“多买点吧,我们回去养着,您也知道我们来一趟不容易,今儿还是我爸找的顺路车多捎了一段。”

老大媳妇也说道:“三姑多帮帮忙,让勇子跟着您去,要是有鸡蛋也收点,留给表弟表妹们吃。”

“不用,不用,我们在乡下不差鸡蛋吃。”三姑连忙客气了一句。

心里暗自咋舌。

果然是城里的干部人家,买鸡都几只几只的买。

此时村里人吃饱肚子不难,但是手里想有钱就很难。

别说买鸡,就是想买点针头线脑都要节省。

公社时代,各大队夏收或者秋收之后,先纳公粮,剩下的才是大队的,再根据个人的工分来分配。

比如红旗大队剩下粮食两千斤,全大队社员的工分累计一万分,那么每个工分就是二两粮食。

比如红星大队剩下粮食一千斤,全大队社员的工人累计两万分,那么每个工分就是半两粮食。

(这里按十进制算,便于大家理解,事实上58年还是十六进制。)

公粮是根据报上去的粮食产量,按照比例上交的。

建国十年里积累的存粮,经过大锅饭和虚报后,消耗的干干净净。

说这些不是为了水文字,只是想让年轻读者理解大锅饭和虚报亩产带来的伤害。

这不过是历史长河里,黄河之水天上来,春江潮水连海平。

嗯,就是水。

谢勇跟着三姑出门,找相熟的街坊敲门询问。

沙河乡也就二百来户人家,只有一条长街,谢勇跟着走了几户,买到两只老母鸡提到手上,指了下前面不远处的三合院。

“三姑,这户人家好气派,还是新盖的大瓦房呢。”

三姑撇了撇嘴,不屑道:“宋家的,他媳妇之前在城里给人做佣人,今年夏日辞了工回来,可不得显摆下么。”

“好好的不做了?被人赶出来的?”

“谁知道呢,兴许是呢。”三姑小声嘀咕了句。

最后大概是良心发现说了实话,“应该不是,听说他媳妇和主家关系好,昨儿那个主家还带了七八个人过来,说是歇两天准备进山打猎玩。”

谢勇脚步顿了下,嘴上赞叹着,“那还真是有钱人家,七八个人进山打猎,这得花多少钱啊?”

“可不是,这两天宋家的天天在帮他们准备粮食。”

“准备粮食?”

“那可不,进山一趟至少得三四天吧,七八个人呢,得吃多少?”

谢勇心里咯噔,敷衍着又买了两只老母鸡,把一小筐鸡蛋塞到三姑手里,“差不多够了,三姑,您还得帮个忙,带我去公社打个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