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在县城生活了十二年。
回想起母亲在县城生活十二年的点点滴滴,我不禁涌起无限的温暖和力量,可以毅然地直面现实和未来。
还是妻“临盆“那年,为了照顾妻和将要出生的孩子,在农村老家生活的母亲和父亲约定,她先来我这里,父亲待处置完老屋及田土后再来县城一道生活。
那时我已调离县城,在百里外的边关一心干农村工作,很少回家,也没有把更多心思放在家中,以致母亲什么时候来的县城、来县城与妻一起生活的场景模糊得很,印象较深的不过二、三事,有些还是妻唠叨下才有印象的。
母亲刚来县城的时候,生活很不习惯,兼之我的住处楼层较高,又是步梯,母亲患有脚痛,上楼很是吃力。贤慧的妻看在眼里,立即带母亲在县城知名的郎中那里给母亲看病,抓来中药,用了几个疗程才治好了母亲的脚痛。
母亲和妻一道生活的那些日子,习惯了劳动的母亲从不闲着,总是尽其所能地在家里忙这忙那,按照妻的想法努力地做着家务,悉心地盼着妻生下“乖宝宝“好尽快带孙。妻理解母亲的心愿,默默享受着母亲的快人快语,没有半句怨言,她们之间根本不像“婆媳“,倒似母女一样相互照顾着生活,让我省心地在边关忙碌着乡下那些杂七杂八的农村琐碎活。置身家外的状态,每每回想起来,我总是添了很多愧疚,的确亏欠了家太多。
次年儿子出生后,父亲也草草处理完老家的事务,来县城一起生活。考虑到我住处窄小的实际情况,母亲决定,在县城大菜市租一个带门面的住所,一方面照顾妻和儿子,一方面她和父亲闲暇时也可以贩买点菜苗做点小生意补贴家用。于是在母亲的张罗下,很快,摊位就开了张,原本会做小生意的父亲也迅速派上用场。还别说,父母经营的小生意还挺好,贩买的菜苗总是与四时相合,又新鲜,深受顾客们青睐,兼之父母与街坊邻居很是投缘,帮衬着礼尚往来。好多邻居至今仍念着母亲的好,让我倍感自豪,为母亲的勤劳勇敢、与邻为友很是荣光。
我无忧无虑地在边关工作了十年。期间,在母亲的照顾下,儿子念完了幼儿园,妻也惬意地在县城工作、生活着。乡镇换届的时候,考虑到儿子即将就读小学,自己长时间“缺位“很不好,父母也渐渐老了,就瞒着父母和妻写了放弃迁任的调离申请,在组织的关心下,我调回县城工作,一大家人终于在县城齐聚。为这个事,母亲叹惜我放弃那么好的机会,不过终究没有责怪,只说了句:回来也好。我嘿嘿地笑了一下没有解释,母亲后来也从未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