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冠文利用中午休息的剩余时间,在车间办公室,结合了早就打好的腹稿和测评报告,写了一份强力断屑车刀技术改进的草稿。
待墨水阴干之后,先把稿子拿给范海杰看了。
范海杰发现徒弟在稿子开头,快把他夸成二十四孝里涤亲溺器的黄庭坚了,连说“不行”。
可是他既不能撕了稿子,也不能捆住崔冠文的手,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崔冠文拿着稿子去找陈秉军。
陈秉军也没想到这里面还有自己的事,看完一遍稿子后,一张胡子拉碴的老脸少见地红了。“吭哧”了半天,也没提什么意见,而是塞给崔冠文一盒烟,又批了一个小时的事假,让崔冠文提前下班去投稿。
其实,崔冠文也知道《机械工人》是一本专业期刊,发表的是专业性很强的技术性文章,内容里都是干货,不能写什么技术创新的过程,以及创新人员的家庭背景。
但是崔冠文依然这么写了,还鸡贼地把这些内容放到了技术内容的前面。
这样一来,范海杰和陈秉军知道了他的心意,如果杂志社那边过不了审,也不麻烦,只要把开头部分掐去即可。
而且稿子的开头关于范海杰的这部分内容,崔冠文还打算来个二次利用,那就是作为宣传稿呈给李怀德。
“如果是千字七元的话,只写技术内容,最多能写一千多字而已,要是不多利用两次,岂不是浪费了!”
崔冠文一边抱怨没有签到给钱的系统,一边骑着车子赶往大羊毛胡同。
1952年12月份,机械工业出版社成立后,《机械工人》杂志便正式划归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机械工业出版社社址在燕京城东区盔甲厂胡同17号,和大羊毛胡同隔了一条街。
穿街跃巷,到了出版社。
崔冠文出示完工作证在门卫作了登记,拿着稿子来到编辑室,说明来意后,负责接待的余姓编辑对他表现得非常热情。
在随后的聊天中,崔冠文才知道机械工业出版社和轧钢厂同归一机部领导,属于兄弟单位。
“......这篇稿子在技术方面写得非常详细、透彻,尤其这几张角度图,画的非常标准,更加难得的是有测评报告和你们厂领导的推荐信,如此一来,我们就不收审稿费了。”
余编辑的手指停在角度图上,笑着抬起头:“只是开头的内容我要请示一下我们主编,毕竟我们是一家专业性的期刊,不是人文杂志。”
“哦,这样啊!”
崔冠文没想到还有审稿费一说,心中暗喜的同时,开始打感情牌:“余编辑,我是第一次投稿,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了,您不知道,我只是一个一级车工,能有这样的成绩都是因为我师傅和我们段长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我师傅的父母常年卧病在床,是我们厂的困难户,但是他......”
“小崔同志,我明白你的心情,这样吧,我和我们主编说一下,看看能不能在正文后加一个人物小传,这样,你先回去等我的消息,有了消息我会尽快给你打电话。”
余编辑对崔冠文的印象非常好,感觉这个小伙子的心地和他的相貌一样干净、阳光。
崔冠文见好就收,没再多说什么,痛快地站起来,和余编辑握手致谢。
从出版社出来,感觉时间还早,崔冠文推着车子去了姥爷家。
蔡云明和蔡素琴正在泡江米,准备包粽子。
崔冠文帮着姥爷换完泡江米的水,又把苇子叶洗了,赶在下班前,回到了南锣鼓巷。
院子里管事的楚大爷正坐在巷子口副食店前的遮阳棚下纳凉,见到崔冠文连忙举起烟袋杆,招呼道:“石头!”
“大爷,您找我?”崔冠文把自行车立到一边,背着帆布兜子走了过去。
“这么早就下班啦,你不是不倒班吗?”
楚大爷露着一上一下、两颗琥珀色门牙,一双逗号似的白眉往下耷拉着,遮住了半个眼睛。
“今天有点事,提前出来一会儿!”崔冠文掏出陈秉军给他的烟,拿出一根递给楚大爷。
“嘿嘿,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