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6章 孔老爷子死了,享年73(1 / 1)爆笑版史记记首页

孔子在位上听案子,有啥好词儿,他可不会藏着掖着,都拿出来跟大伙儿分享。等到他写《春秋》那会儿,该写啥就写啥,该删啥就删啥,就连他徒弟子夏那帮人儿,也都插不上一句嘴儿。弟子们学《春秋》的时候,孔子就说:“以后懂我的人会因为《春秋》,骂我的人也是因为《春秋》。”

过了一年,子路在卫国丢了命。孔子听说了,心里憋屈,就病倒了。子贡听说师父病了,赶紧跑来看他。孔子正拄着拐棍儿在门口溜达呢,一瞅见子贡,就埋怨说:“赐啊,你咋才来呢?”说完,孔子就叹了口气,扯着嗓子唱了起来:“大山崩塌啦!梁柱子断啦!聪明绝顶的人也完啦!”

唱着唱着,眼泪就哗哗地往下掉。他跟子贡说:“这天底下乱七八糟的,也没人懂我。夏朝人把死人停放在东阶,周朝人停西阶,殷朝人放两根柱子中间。昨晚我做个梦,梦见自己坐在两根柱子中间,也许我本就是殷朝人的后代吧。”没过几天,孔子就去世了。

孔子活了七十三岁,在鲁哀公十六年的四月己丑那天,走了。

鲁哀公听说孔子死了,就叨叨咕咕地说:“老天爷啊,你咋就不保佑这么一位老人家呢?你让我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这位子上,心里真不是滋味儿啊!唉,可悲可叹啊!尼父啊,你可让我咋办呢?”

子贡听了,就说:“大王啊,您这么说可不对劲儿啊!我们老师以前说过:‘礼数乱了,人就会昏头昏脑的;名分不正,就会出乱子。失去理想,就会迷糊;不守本分,就会犯错。’我老师活着的时候,您不用他,现在他死了,您又在这儿叨叨咕咕地夸他,这哪儿合礼数呢?还有您自称‘余一人’,这也不合名分啊!”

孔子老大哥呢,给埋在了鲁城北边儿那泗水边上,他那些弟子们呀,都守孝三年,整整的。三年一过,心里那丧期也完了,大家伙儿互相告个别,有的就哭了,那哭得可伤心了;也有的留下来再陪陪。就那子赣,硬是在孔子墓旁边搭了个小屋住下,一住就是六年,然后才走人。那些弟子啊,还有鲁地的人,都跟着去那儿安家,搞出了一百来户人家,那地儿后来就叫孔里了。

鲁地的人呢,年年都去祭拜孔子,那些读书人也去那儿讲讲礼仪、喝喝小酒、比比箭啥的。孔子那墓啊,大得不得了,有一顷地那么大呢!以前他住的那堂屋里,后来还盖了庙,里头藏了他的衣裳、帽子、琴、车、书啥的,一直传到汉朝两百多年都没断过。

高皇帝路过鲁地的时候,还特意用太牢去祭拜他呢。那些诸侯、大臣啥的来了,都得先去拜拜他,然后才去干别的。

孔子有个儿子叫鲤,字伯鱼。这伯鱼啊,活到五十岁,还没他爸活得长呢。

伯鱼有个儿子叫汲,字子思,这哥们儿活到六十二。有一回在宋国还遇到了子思啊,他写了本《中庸》。

子思有个儿子叫白,字子上,这哥们儿四十七就走了。子上有个儿子叫求,字子家,活到四十五。子家有个儿子叫箕,字子京,四十六也没挺过去。子京有个儿子叫穿,字子高,五十一也走了。这家族啊,真是跟走马灯似的。

子高有个儿子叫子慎,这哥们儿五十七了,还给魏国当过相呢。

子慎有个儿子叫鲋,也是五十七,给陈王涉当过博士,结果死在陈地了。

鲋有个弟子叫襄,也是五十七。这襄啊,给孝惠皇帝当过博士,后来还调去长沙当太守了。这家伙,长得老高了,九尺六寸的大个儿!

襄有个儿子叫忠,也是五十七。忠生了个儿子叫武,武呢又生了延年跟安国。这安国啊,给今皇帝当过博士,还当过临淮太守,可惜啊,走得早了点儿。

安国有个儿子叫卬,卬又生了个儿子叫驩。哎呀,这老孔家的事儿啊,真是说不完呐!

太史公曰啊:那啥,诗经上都说了:“高山你得仰望,大路你得奔走。”咱也到不了那地步,但心里可是向往得不得了。俺读了孔子那书,就琢磨这老先生到底啥人儿呢。有一回俺去了鲁国,参观了仲尼的庙,瞅了瞅他那车、衣服,还有那些礼器啥的,看那些学生们按时在他家学习礼节,俺心里这个佩服啊,都迈不动步儿了。

说起来,这世上君王、贤人多了去了,活着时挺荣耀,可一死也就拉倒了。孔子这老先生,就一平民百姓,但他的学说传了十几代了,读书人都拿他当祖师爷。就从天子到王侯,咱中国讲六艺的,都以孔子为标准,这家伙可真是至圣了啊!

再说说孔子的老祖宗呢,那是出自商国的。弗父这哥们儿挺大方,把位子让给了别人,这事儿都刻在正考的铭文上了。后来防叔跑了过来,邹国人给他使绊子。在那尼丘山,孔子这圣人就出生了,阙里这地儿也沾了光。他七十岁成了大师,四面八方的人都来学习。他整顿了两观,还在夹谷当了个临时的相。可惜啊,他唱凤凰之歌时,就已经开始衰老了,看到麒麟落泪,人生咋就这么短暂呢!但各种流派都拿他当镜子,世世代代都敬仰他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