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6点,王韬决定到各地走走,看看冬季练兵的效果,别让歪嘴和尚念错了经。
第一站还是来到上角村,离村庄老远就听到一阵阵“一二一”的口令声和密集的脚步声。
王韬这次过来是临时决定,而且是单独一个人来的,连鲁喜子都被赶到部队里接受训练并担任拼刺刀教练,就是要看到真实的训练场景。
他靠近村庄,就发现全村的人分成三个队伍在进行跑步,他感到很奇怪,怎么不是按照一个班一个班的跑步,他知道每个村里的民兵是分男兵队和女兵队的,也是按军队模式,以班为单位的。
十三人一个班,一个中等规模的村正常有30个班左右,五个班为一个排,分到一个教官。
联防队是讲究团体配合和集体荣誉感的军队,一个班或者一个排一起训练,就是要培养团体精神,不仅仅是为了锻炼体魄。
走近一看,发现是混编,有意思,不过明显看出这三队人跑步的速度明显不一样,速度快的队每人的胳膊上拴着一条红带子,速度慢的是黄带子,最慢的是黑带子。
有意思,他在旁边看了一会,有个教官看到了站在旁边的王韬,认出了他,赶紧跑过来,王韬看见他过来,示意不要惊动其他人,悄悄问道:
“你们为什么要分成三队跑步?”
“报告队长,村民的体质不同,训练的接受程度也不一样,再加上原本上角村有五名教官,后来调走两名,现在就只有我们三名。
我们商量了一下,就按照跑步的速度把原来的班打乱分成快中慢三个排进行训练,有人赶得上进度就进入前阶到前一个排进行训练,这样有助于村民训练的激情,效果很不错。”
王韬知道应该是外面的难民越来越多,各地都需要人。不过他觉得这家伙是个天才,后世的快班慢班都出来了,不要从现在就开始内卷吧。
不过确实是个好办法,毕竟是民兵,就是一个新兵训练班,能够相互激励也是很好的。
王韬点点头,示意对方继续训练,不要管他,他自己则慢慢看着,快队已经超过慢队一圈了,仍然在继续跑,王韬觉得快队应该比中队多跑1公里,应该有五公里,慢队最多只有3公里。
等跑步结束以后,村民们把早就做好的早饭端了上来,一人两个窝窝头加一个馒头,还有一碗粥。
不过吃饭前由教官进行领唱歌曲,民兵们唱得很认真且有激情,精神面貌不错。
上午的训练开始,果然还是分成三个队开始训练,快队简单进行了十分钟的队列训练就开始进行拼刺训练。
中队则认真进行队列训练,教官不时的在队列里纠正队员们不标准的地方,在王韬眼里,一周不到的时间让不识字的老百姓做到这种程度已经不错了。
他们完成队列训练后则进行射击训练,就是拿着木棍模拟步枪瞄准训练,在棍子头上吊重物锻炼手臂的稳定性。
慢班就差一点,教官拿着小竹子在队列里,大声纠正他们的错误,不时用竹子抽打做错动作的队员。
王韬对他们的工作十分满意,三个队都开始一项项进行日常训练,只是没有这么多枪支,无法进行射击训练。
王韬注意到参加训练的有很多十三四岁的半大小子,他们的体力跟不上大人,只能在慢队里,但是他们的接受能力不差,训练也一丝不苟,觉得这种方式还是有缺陷,不过哪里有完美的东西。
还有很多十岁左右的孩子围在旁边看着,学着大人们的动作进行操练,有模有样的。
王韬看完民兵训练,趁着训练休息的间隙,让李村长带他去村民家看看地道挖掘的情况。
王韬随便指了一家,李村长介绍道:
“这家姓李,李老头年龄大了,大儿子当晋州军,没了,小儿子是腿脚不方便,干不了重活,参加不了训练,家里只有大媳妇和小孙子。
大媳妇参加民兵训练,得了棉衣和吃的,老小三人就在家里挖地道,也得到些补助,你们联防队仁义,要不然这个家就撑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