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4章 播种希望(1 / 2)嘿!是谁在呼叫舰队?首页

有一说一,对于这类人的自由来去,林某人其实并不做限制。

俗语有言:强扭的瓜虽然很解渴,可它毕竟不甜。

那些离开的人既然不愿意加入这里,那就说明心不在此,又或者是在无拘无束的环境里野惯了,不想再受到社会规矩的约束。

他林委员长既不是常凯申那样的拉壮丁狂魔,更不是那位爱抓人的高木同学,又何必强留这种不稳定因素在这里。

人各有志,尊重就好。

大家都是成年人了,要学会为自己的行为和选择负责。

而相较于那一小撮青壮年幸存者的主动离去。

如女人和孩子这样的弱势群体,以及年长体衰的老人,倒是基本都留了下来。

林岳对此当然是乐见其成。

毕竟想要重建一个正常运转的社会,只靠青壮年男性是远远不够的。

长期的末日求生使逃亡者们很疲倦,而基地市里那热腾腾的可口饭菜和柔软的床铺,以及二十四小时供应的水电,恍惚间让他们有了一种重回旧日的错觉。

不少人一来到这里,便打定了主意绝不离开。

虽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同临委会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对于基地市内部施行的军事管理秩序,一些人也颇有微词,但他们并不想为了这些小事和基地市的管理者们闹出矛盾,更不愿意再回到外面那种颠簸流离朝不保夕的生活。

有一说一,苦难比言语更能教育人。

前段时间,刘江明带着人从周边的农资公司里搞来了几十辆包括手扶拖拉机在内的农用机械,还有大量的作物种子。

随后他以此为基础,在新救回来的幸存者当中招募青壮和有过务农经验的熟手,组建了一支两百多人的农业生产队。

而在刘电工本人的亲自带领下,只经过一番简单的岗前培训,那群开着拖拉机的老哥就顶着炎炎烈日,义无反顾地冲进了那漫无边际的平原耕地里。

凭借着现代农用机械带来的高效率,这两百来号人在其中大干猛干,连轴转了一个多星期,最后硬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将整个南河镇范围内乃至于荆南山脚下的粮食通通收割一空。

紧接着他们立刻开始翻耕,又在原来的土地上种下了上千亩的土豆、红薯、南瓜、白菜、胡萝卜等易收获耐储存的农作物。

冬小麦和冬水稻都还要再过一个多月才能播种,农业生产队的众人为此提前预留了大量空置的耕地。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等到来年开春时,这些冬季作物的收获还可以维持基地市好几个月的口粮消耗。

而受到农业生产队的影响。

很多已经定居下来的幸存者,在这之后,也自发性地拿起了锄头和铁锹,纷纷走向了基地市内外那大片大片的无主耕地。

虽然这群过去不事农桑的小市民仓促间挖出来的田垄都很是歪歪扭扭,耕种过程中也谈不上什么技巧,导致撒下去的种子死了很多。

但在他们的辛勤劳作之下。

时间一长,那一大片刚刚完成一波收获的土地上还是渐渐地冒出了一片片充满生机的绿色嫩芽。